當春風揉碎最后一抹桃紅,夏蟬尚未撥動琴弦的季節里,"四月"如一位風度翩翩的詩人,攜著唐宋的月光與今朝的煙雨向我們款款走來。
在這個萬物瘋長的時節,古人的筆墨如雨燕般掠過歷史的天空,在農人的蓑衣上凝成露珠,在游子的馬背上化作煙塵,在詩人的酒盞里釀出芬芳。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被四月的美景和獨特魅力所打動,他們用妙筆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十首關于四月的經典詩詞,去領略古人筆下四月的別樣風情。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在人間四月的時候,大多數的花朵都已經凋謝,可來到山上的大林寺時,卻驚訝地發現這里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詩人用"長恨春歸無覓處"道出世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焦慮,卻在峰回路轉處遇見"不知轉入此中來"的生命驚喜。
這何嘗不是對我們有著重大的啟示?當我們困囿于各種壓力時,或許該學著轉換視角,像尋找山寺桃花般,在生活的褶皺里發現被忽略的美好。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的四月,山巒和原野到處一片翠綠,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交相輝映,白茫茫一片。
在這樣的時節,鄉村里幾乎沒有閑人,布谷鳥的啼鳴穿透雨簾,農民們剛剛結束了蠶桑之事,又踩著濕潤的田埂往來穿梭,忙著去插秧。
這首詩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忙碌與充實,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四月天氣清爽和暖,一場雨后天空剛剛放晴,門前的南山在雨后顯得格外清晰。此時已經看不到柳絮隨風飛舞的景象,只有葵花向著太陽盡情綻放。
司馬光通過對四月初夏景物的描寫,不僅展現了自然之美,更是借物言志的筆法堪稱精妙。
隨風起舞的柳絮暗喻趨炎附勢之輩,而執著向陽的葵花則是士大夫精神品格的隱喻。
《送陳章甫》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四月南風吹拂,大麥已經逐漸變黃,棗花還沒有凋謝,梧桐的樹蔭越來越長,與陳章甫清晨告別,跨上嘶鳴的坐騎,每翻越一座青山都能望見故鄉的輪廓,卻在暮色中愈發清晰又模糊。
這首詩在送別友人的同時,融入了對故鄉的眷戀,讓我們感受到友情與鄉情的交織。
【5】
《梅雨》
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成都犀浦道這個地方,四月正是黃梅成熟的季節。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東流去,細雨紛紛揚揚地飄落,茅草屋稀疏,很容易被雨水打濕,云霧濃密,難以散開。一整天,江水翻涌,漩渦與江岸相互回旋。
杜甫通過對四月梅雨時節景象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環境的潮濕和陰沉,也暗示了自己內心的壓抑與苦悶,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在困境中的無奈。
【6】
《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
張養浩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
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
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
世間萬物都仿佛要干枯了,一場雨過后,萬物都得到了滋潤,天地間重新煥發出生機,風云變幻,似乎預示著美好的未來。農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連蓑衣都快被舞破了,詩人自己也歡喜得不得了。
這份純粹的喜悅與當代人在暴雨中放聲大笑的場景形成奇妙呼應——當生存需求得到滿足時,人類總能展現出最本真的快樂形態。
【7】
《四月》
陳憲章
四月陰晴里,山花落漸稀。
雨聲寒月桂,日色暖酴醾。
病起初持酒,春歸尚掩扉。
午風吹蛺蝶,低逐乳禽飛。
四月的天氣陰晴不定,山上的花朵漸漸飄落,越來越稀少。下雨時月桂仿佛帶著寒意,而陽光照耀下,酴醾花顯得格外溫暖。病剛好便開始飲酒,春天即將離去,掩著門看微風吹動著蝴蝶,蝴蝶低飛著追逐著雛鳥。
漸稀的山花、寒月的桂影、暖日的酴醾,這些非常態的感官體驗構成獨特的審美維度。當健康人忙著踏青賞景時,臥病的詩人面對春天即將離去的場景,只能無奈的持酒把賞這暮春。
【8】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櫻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
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
四月的余杭道上,天氣一放晴,萬物都煥發出勃勃生機。紅紅的櫻桃,青青的豆子,在配上美酒,日子十分愜意。
在綠草如茵的村莊里,白鵝自在地游動,河水滿滿,船頭行駛起來十分順滑,微風輕輕吹拂,衣袖隨風翻動。白天的村莊寂靜無聲,人家門都關著,正在忙著養蠶。
白珽通過對余杭四月自然景觀和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了余杭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表達了對鄉村生活的喜愛。
【9】
《初夏懷故山》
陸游
鏡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紅橋小艇過。
梅雨晴時插秧鼓,蘋風生處采菱歌。
沉迷簿領吟哦少,淹泊蠻荒感慨多。
誰謂吾廬六千里,眼中歷歷見漁蓑。
四月的鏡湖,天氣清爽和暖,白塔和紅橋倒映在湖面上,小艇從橋邊劃過。梅雨過后,農民們敲響插秧鼓,開始插秧,微風吹過蘋草,傳來采菱女的歌聲。沉迷于公務,吟詩的時間變少了,漂泊在偏遠之地,在這季節思念起了故鄉,不禁感慨萬千。
"眼中歷歷見漁蓑",誰說故鄉在六千里之外,在我眼中仿佛能清晰地看到故鄉的漁蓑。
故鄉寧靜而美麗的風物,成為漂泊者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底片。
人間最美四月天,四月,這個被歷代文人反復摩挲的時節,既有"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禪意驚喜,又有"鄉村四月閑人少"的生活美學,既有"更無柳絮因風起"的人生頓悟,更有"一雨足沾濡"的生命禮贊。
愛殺四月。
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