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發出了江蘇首張“個人破產”信用修復證明書,獲得者是一位農貿市場攤主衛云培。2012年,由于“發包”老板“失蹤”,資金鏈斷裂,拉施工隊承包工程的衛云培欠下了30多萬元外債。2018年,他被兩位工友起訴,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衛云培沒有頹唐,也沒有選擇做“老賴”,決心和妻子一起去菜場擺攤償還債款。今年1月27日,衛云培償還了最后一筆欠款15838元,曾經沉甸甸壓在頭頂的陰霾徹底消散了。
衛云培夫妻得以修復信用,除了自身用力,有關職能部門的有力助攻,同樣“功不可沒”。當地法院根據有關規定,將衛云培認定為“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不僅豁免了他的部分債務,還綜合考慮衛家的實際情況,豁免了原本需要強制執行的生產生活必需品,保障了夫妻倆進貨經營和生活使用。這些務實的舉措,既是對當事人的紓困解難,也是“放水養魚”,有利于債務人創造財富、修復信用,真正站立起來。
還應看到,衛云培夫妻擺攤7年修復信用,也是個人破產制度試水發力的縮影。健全成熟的市場經濟制度體系,不僅需要建立市場準入機制,也需要完善市場退出機制,構建包括企業和個人等主體在內的破產制度。特別是個人破產制度,保護正當經營的破產法人、誠信個人,解除創業者的后顧之憂,有利于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
所謂良法善治,不僅需要合乎規律、契合情理的立法,更為重要的是,推動這些法律落地生根,在現實生活中助力公民。衛云培夫妻擺攤7年修復信用,體現了公民對信用的執著與堅守,而有關部門秉持法治精神,適時施以援手,幫助陷入困頓的公民卸除包袱、挺直站立,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下,一個文明的、法治的社會正在加速成長。(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