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多域特遣隊(MDTF)的“核心力量”,多域效應營(MDEB)主要負責全域感知、非動能打擊及跨域協同,支撐陸軍從陸地向其他領域投射影響力。本期介紹MDEB中是實現全域感知與非對稱壓制兩大“利刃”部門——擴展范圍感知與效應連(ERSE)和太空控制連(SPACE)并對兩部門的任務差異和交互合作情況進行分析。
一、“電子戰利刃”擴展范圍感知與效應連(ERSE)
作為多域效應營(MDEB)的“千里眼”與“電子戰利刃”,ERSE連通過高空平臺、無人機與電子戰系統構建分層感知網絡,支持全域偵察、導航干擾及跨域協同打擊。ERSE連有幾個關鍵組成部分:高空氣球排、無人機排和電子戰排。這些部分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高空氣球用于高空偵察和通信中繼,無人機用于持久監視,電子戰排則負責干擾敵方導航和通信系統。
擴展范圍感知與效應連(ERSE)主要單位及任務流程
ERSE作戰目標實現主要面臨一下技術挑戰:
高空平臺可靠性:高空氣球易受天氣影響(如臺風),需提升抗風能力。
電子干擾效果評估:難以實時判斷干擾是否癱瘓敵方系統。
跨域協同延遲:高空數據回傳至地面終端存在時間差。
為此可以通過開發抗風型氣球與快速部署機制、集成AI算法通過頻譜變化實時評估干擾效果和采用低軌衛星(如星鏈)縮短數據傳輸延遲等方案解決以上技術挑戰。
可見,ERSE連的高空與電子戰能力直接決定多域特遣隊能否突破其設想中面臨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
二、“太空利刃”:太空控制連(SPACE)
太空控制連(SPACE)作為多域效應營(MDEB)的“太空利刃”,太空控制連負責電磁偵察、太空效應交付及跨域機動,通過非動能手段瓦解對手衛星通信、導航與偵察能力,支撐聯合部隊突破A2/AD體系。SPACE連還是唯一未分配給美國太空司令部的陸軍太空部隊,可直接支持戰區作戰(如印太司令部)。
太空控制連(SPACE)單位及裝備
太空控制連(SPACE)面臨以下技術挑戰:
衛星通信抗干擾:對手可能采用跳頻、擴頻等技術規避干擾。
動態戰場環境:需快速定位并響應移動中的敵方衛星終端。
法律與倫理爭議:干擾行動可能影響民用衛星(如國際通信衛星)。
SPACE連主要通過AI算法實時識別信號特征并調整干擾策略;通過無人機集群或高空氣球形成多層干擾屏障;采用窄帶定向干擾,減少對第三方的附帶影響等方案解決以上挑戰。
三、ERSE連與SPACE連的任務差異和交互合作情況
擴展范圍感知與效應連(ERSE)與太空控制連(SPACE)任務對比
太空控制連是美軍實現太空非對稱優勢的核心力量,其電磁偵察與干擾能力直接決定多域任務部隊(MDTF)能否突破對手A2/AD體系。通過與擴展范圍感知與效應連(ERSE)的任務和作戰重點進行對比可以發現,SPACE與ERSE連在裝備平臺、作戰層級、協同對象、技術重點和典型作戰場景方面都存在差異,但是兩個連隊通過數據共享與任務分工,實現從戰術到戰略的全域電磁優勢,共同支撐多域任務部隊(MDTF)突破敵方防御體系。(來源:北京藍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