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導演,眾所周知,他是京派導演,他以北京為創作根基,拍攝了眾多喜劇經典,他為何能影響到香港電影?
中國香港著名導演爾冬升,近日在內地錄制綜藝節目《無限超越班》第三季期間,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道,2010年時,馮小剛拍攝的賀歲片票房過億。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香港電影市場就已經被顛覆了。香港的電影投資方看到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紛紛轉型拍攝合拍片(香港與內地合作拍攝電影)。
馮小剛導演是內地賀歲檔的開創者,1997年底的《甲方乙方》是內地出品的首部賀歲片。2010年馮小剛拍攝的賀歲片名為《非誠勿擾2》,影片在當年12月22日公映,最終收入內地票房4.71億元。這個成績即使放在今天,依舊屬于高票房,更何況還是15年前的成績。
《非誠勿擾2》4.71億元的成績,在當時被香港片商看到,的確是非常大的震撼。香港電影市場天花板極為有限,當地影史最高華語片票房是2024年的《破·地獄》,報收1.5億港元。
中國內地市場的龐大體量足以讓眾多片商改變投資思路。從爾冬升導演發言,聯系到2010年前后香港電影行業的人力、財力與內地影業更加緊密的合作,就能看出香港電影行業從那時起就在積極融入內地市場。
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確實有過一段黃金時期,那段時期的香港電影主要銷往中國臺灣省,以及東南亞各國,是片商們眼中的“搖錢樹”。
1990年代中后期,美國好萊塢電影飛速發展電腦視效,香港電影沒有進行相應的產業升級,仍然每天趕工拍攝拳腳武打電影。隨著武俠片、時裝動作片等金字招牌的沒落,以及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吳宇森等代表影人當時奔赴好萊塢發展,香港電影在1990年代末期走向衰落,本地產出的影片屢屢出現票房“啞彈”,直至今天仍然在低谷中堅持前行。
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必然發展趨勢,近年來的國產片、合拍片都能看到內地和香港影人合作的成功案例,比如《長津湖之水門橋》由徐克導演,《明日戰記》由香港和內地電影公司聯合投資等等,香港電影早已是國產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爾冬升導演是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代表作《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門徒》,先后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
他從影接近50年,從事過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等多種崗位,是行業內的多面人。他年輕時作為演員,出演過《三少爺的劍》《三闖少林》等邵氏武俠片,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走紅的銀幕大俠。他曾擔任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會長,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香港電影發展。
崔汀/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