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堂穿越時空的壁畫臨摹課
拷貝、勾線、著色……3月22日,壁畫愛好者和和在河北美術館過了一把癮。當天,一場沉浸式的古代壁畫臨摹體驗活動在河北美術館舉辦,吸引了20余名市民熱情參與。
3月22日,市民在河北美術館參與古代壁畫臨摹體驗活動。河北日報記者 楊明靜攝
畫桌前,60歲的老者與7歲的孩童并肩而坐,美術專業(yè)學生與零基礎愛好者一起執(zhí)筆,每一位參與者全神貫注參與其中,體驗了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雖然不是專業(yè)美術人員,但我一直喜歡古代壁畫,十年前去毗盧寺參觀后,我就特地上網(wǎng)搜索了一些毗盧寺壁畫的相關資料,今天能親身參與壁畫臨摹真的太幸福了。”和和說。
除了臨摹壁畫,還能近距離欣賞壁畫。當天,“壁上丹青——走進毗盧寺壁畫的藝術世界”展正在河北美術館舉行,而活動現(xiàn)場就設置在展廳中央,臨摹區(qū)被毗盧寺壁畫1∶1高清掃描圖環(huán)繞,當參與者勾勒線條時,身旁便是明代壁畫的高清影像,古今兩種壁畫創(chuàng)作情景似乎在這里奇妙重疊。這種“沉浸式臨摹”,把古老壁畫的線條、著色等細節(jié)近距離呈現(xiàn)在參與者面前,讓參與者身臨其境。
“毗盧寺壁畫是明代繪畫藝術的卓越典范,在藝術風格上獨樹一幟,別具一格,運用了瀝粉貼金和描金的技法……”在參與者臨摹的過程中,河北博物院文博研究館員、中國壁畫學會理事郝建文為大家解讀毗盧寺壁畫的技術密碼,講解壁畫獨特的藝術手法。
此次活動臨摹樣本是郝建文珍藏20多年的毗盧寺壁畫線稿。得知要舉辦此次臨摹體驗活動,他毫不猶豫把珍藏多年的作品貢獻出來。
“太難得了,有專業(yè)機構舉辦展覽,還有專家現(xiàn)場指導。讓我在勾勒線條時,體會到古代工匠的筆意,仿佛穿越了時空,也讓我對毗盧寺壁畫有了更加系統(tǒng)的認知。”專程從保定趕來的參與者興奮地說。
“老師,畫這個線條時轉折應該硬一些還是柔和一些?”來自石家莊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劉芳華向郝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隨后,郝建文帶她在一旁壁畫的展覽圖中找到她臨摹的部分,并給予指點,“你畫的這組人物形象比較柔美,手法柔和一些比較好”。
得到老師的指點后,劉芳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臨摹起來也更加順暢。上色完成后,她迫不及待拿著作品再次來到所繪壁畫前合影留念。“以前覺得壁畫離自己很遠,但這次臨摹體驗活動讓我真正零距離了解壁畫,每一筆、每一色都蘊含著古代工匠的智慧。”
隨著“壁上丹青——走進毗盧寺壁畫的藝術世界”展和壁畫臨摹活動開展,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不僅為傳統(tǒng)壁畫藝術找到了新的傳播載體,更讓觀眾在筆墨流轉間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激發(fā)人們對毗盧寺壁畫的興趣。
“最近來毗盧寺打卡的人增加了不少,毗盧寺壁畫的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人了解。”石家莊市毗盧寺博物院院長高露歌介紹說,毗盧寺壁畫作為中國壁畫史上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還吸引眾多業(yè)內(nèi)外人士到來,更有不少學生前來參觀、研究、臨摹、寫生,其中“畫·說毗盧”已成為不少高校美學賞析課。
“毗盧寺壁畫的獨特魅力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更值得我們用心去守護。”高露歌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毗盧寺,毗盧寺博物院正在請敦煌研究院做整體保護規(guī)劃,并策劃開發(fā)交互沉浸數(shù)字展示中心。
“希望以后毗盧寺也能增加臨摹室,讓全國各地的美術愛好者能夠來到這里,并通過他們的畫筆把毗盧寺壁畫的美和價值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臨摹現(xiàn)場,一位年長的參與者在活動結束后久久不愿離開,他期待能到毗盧寺延續(xù)自己的臨摹體驗。(河北日報記者 楊明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