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中國飯,砸著中國的碗”,這樣的人注定走不遠!
2025年4月5日,央視《新聞周刊》播出的“甲亢哥中國行”專題節目中,一個戴著墨鏡、身穿東北大花襖的身影被馬賽克覆蓋。
這個被模糊處理的人物,正是擁有700萬粉絲的網紅李美越,央視的“無言之舉”迅速引爆全網,網友直呼“大快人心”,相關話題閱讀量當日突破10億次。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封殺”原因
李美越的“消失”并非偶然,在“甲亢哥”中國行中,作為翻譯的他,不僅沒有正確的思維,甚至還在直播中多次歪曲翻譯、侮辱中國粉絲、貶低女性等行為。
作為一個越南人,在中國發展,標榜著愛中國,獲取大批流量,也得到了很多利益,不想這會如何維護這個關系,反而“自尋死路”,腦子多少是有些問題。
一開始在直播中,他的做法還沒有多少人起疑心,但是隨著“甲亢哥”去到的城市越多,他的骯臟思維還是逐漸顯露了出來。
就如在翻譯理發師關于“臟辮難處理”的說明時,惡意曲解為“嫌你頭發臟”,用帶有貶義的“chick”(小妞)指代中國女性,甚至私下用英語嘲諷粉絲“像動物一樣狂叫,不像正常人”。
這些言行與其長期標榜的“中美文化橋梁”、“中國文化出海推手”人設形成巨大反差,最終招致官方“封殺”。
李美越曾以“中美混血”身份圈粉,自稱“四分之一美國血統”,但網友深挖發現,其父母均為越南人,僅通過姥爺獲得美國身份關聯。
并且他聲稱通過“工作簽證”留華,實則依靠與北京妻子的婚姻獲得綠卡,這種身份造假行為,本質上是對“外國友人熱愛中國”這一流量密碼的投機性消費。
作為“甲亢哥”的翻譯,李美越多次故意扭曲原意,違背翻譯職業倫理,更在國際傳播中制造文化敵意,也是一進步的幫外國媒體塑造外國受眾對中國的認知,惡意扭曲實為文化破壞。
而這樣的人,在網絡上爆火,完全就是吃到了互聯網的紅利,可惜他自己卻不珍惜,經過網友深挖發現,李美越存在婚內出軌、孕期精神虐待等重大道德瑕疵。
其前妻提供的診療報告顯示,長期遭受PUA導致創傷后應激障礙,這種將婚姻關系工具化為流量素材的行為,前在視頻中打造的“寵妻狂魔”形象,不過是收割女性粉絲的流量工具。
央視打碼
中宣部曾明確強調,要“劃清文化創新與文化虛無的界限”,李美越將中國文化符號降維成獵奇表演。
如“東北大花襖”變裝秀,甚至通過翻譯惡意制造文化對立,已觸碰紅線,央視的打碼既是懲戒,也是對“流量至上”亂象的警示,公眾對網紅的認知,也逐漸從“娛樂價值”轉向“文化責任”。
在央視打碼后,李美越的賬號5天掉粉超36萬,商業報價腰斬,網友對其也很死罵聲一片,這也證明了“黑紅”終難長久。
其實李美越的事件并不是孤立,在他之前也有很多網紅和明星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比如張哲瀚,曾標榜愛國藝人的他,在2021年被曝曾在日本靖國神社、乃木神社等歷史敏感場所拍照,并參加友人婚禮時與立場爭議人物同框。
還有曾經的“抖音一姐莉哥”,2018年,抖音網紅莉哥在直播中篡改國歌曲譜,以嬉皮笑臉的方式演唱,引發公憤。
伏拉夫,將愛中國當做“財富密碼”,以夸張的“我愛中國”言論和表情走紅,“中國高鐵太厲害了!”、“我要做真正中國人!”博關注等等,這些人也都相繼被封殺,不能在出現于網絡之上。
公眾人物若將文化、情感或身份標簽異化為流量工具,而非真誠的價值表達,終將面臨人設反噬。
結語
李美越的“消失”,是一場遲到的行業啟蒙,當央視的馬賽克遮住他的臉,卻讓更多人看清,文化傳播不是變裝游戲,愛國情懷不是流量生意。
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唯有對文化心存敬畏、對受眾保持真誠,才能避免從“網紅”淪為“網黑”,吃著中國飯,就別砸中國鍋,這是底線,更是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