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你小心翼翼地站上體重秤,仿佛面臨一場審判。
“比昨天重了0.3公斤?昨晚不該吃那口雞胸肉!”
“輕了0.5公斤!今天獎勵自己一杯奶茶!”
真相是:體重秤上的數(shù)字是可能會“撒謊”的健康指標。
人體60%是水分,一杯水就能讓你“重”0.3千克;一次高強度健身,肌肉儲水會讓體重上漲1—2公斤;女性生理期前,激素波動可導(dǎo)致體重增加3公斤。
這些波動與脂肪無關(guān),卻讓無數(shù)人陷入“減肥→焦慮→暴食→崩潰”的惡性循環(huán)。
01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一個常用的評估標準是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用體重(單位為千克)除以身高(單位為米)的平方來計算。
根據(jù)BMI的數(shù)值,我們可以進行如下劃分:正常范圍為18.5~23.9,24.0~27.9屬于超重;大于等于28被視為肥胖。
腰圍、腰臀比、腰高比、體脂率和內(nèi)臟脂肪面積等也是常見的健康評估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身體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情況。
以下表格展示了中國人群肥胖癥的常用診斷標準。
02
不同的評估工具關(guān)注點不同
BMI作為一種簡單的評估工具,能夠 提供對體重狀況的初步判斷,但有時候并“不靠譜”。
BMI無法準確反映身體的組成和脂肪的分布情況。
比如,有些人肌肉較多,BMI值較高,但實際上并不是肥胖。而體內(nèi)脂肪比例較高的人,即便BMI顯示在正常范圍內(nèi),可能面臨較大的健康風險。
腰圍、腰臀比和腰高比是評估腹部脂肪的重要指標。
有的人并不覺得自己胖,但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腰圍超標,這才意識到是肚子上的脂肪過多。過多的腹部脂肪,就像人體內(nèi)的“定時炸彈”,會大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體脂率是指體內(nèi)脂肪占總體重的比例,它是評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確的指標。與BMI相比,體脂率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體內(nèi)脂肪的水平。
內(nèi)臟脂肪面積是指積聚在腹部器官周圍的脂肪。
內(nèi)臟脂肪過多,不僅可能引發(fā)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脂血癥,還會增加心臟病及某些癌癥的發(fā)生風險。
孝敬父母
訂一份大河健康報
發(fā)行熱線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帶回家
各位新老讀者:
因為微信公眾號文章推送規(guī)則的改變,導(dǎo)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為防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
2.點擊“設(shè)為星標”
3.出現(xiàn)“黃色星標”后,以后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fā)送到您的手機。
關(guān)注大河健康報,求醫(y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群咨詢獲取醫(y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yī)問藥等健康服務(wù),掃碼入群,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tǒng)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quán)聲明
本文來源 健康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