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上鯤鵬”深中通道通車后
中山的“地下巨龍”
南珠(中)城際
也迎來重要建設節點啦
近日,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至興中段(即“南珠(中)城際”)迎來動工建設的兩周年。目前,南珠(中)城際中山段全線已有16個工點動工建設,有9臺次盾構機始發,并已完成一個區間盾構隧道的雙向貫通
相較第一年的啟動階段,進入建設第二年的南珠(中)城際中山段“地下動作”更為頻繁,盾構機相繼始發、逐漸打通各個工點,全線施工開始由“打點”轉向“連線”,市民群眾看到了這條全線四十多公里長的“地下巨龍”的雛形。
地下掘進熱火朝天
據悉,南珠(中)城際中山段全長47.6公里,起于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站,止于中山市興中站,設計速度160公里/小時,中山境內設9座車站(其中兩座預留)。建成后,南珠(中)城際將與廣州地鐵18號線貫通運營,并預留向珠海、深圳方向延伸的條件
在位于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的香山站,地下近30米的位置,一臺發往香二盾構井的盾構機正在自西向東掘進。
▲香山站施工現場。
香山站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香山站至香二盾構井盾構區間的右線盾構機,一共需要掘進677環,目前已經掘進300環,進度達44%。左線盾構機正在組裝調試,左右雙線預計會在今年底前實現貫通,并將開展軌道鋪設和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
此外,岐江新城站-岐江道站(原世紀路站-岐江新城站)盾構區間已完成雙線貫通,盾構機即將開啟向石岐站掘進的新“旅程”。在火炬高新區,火炬站至火炬西站(原張家邊站)盾構區間的右線盾構機已經下井,正在進行盾構機調試,即將始發;左線盾構機已進場,正在陸續下井。
▲岐江新城站(原世紀路站)施工現場。
▲火炬站施工現場的盾構機即將始發。
地下“秀操作”創國內“首次”
南珠(中)城際的建設,既要看進展,也要保質量。
在南珠(中)城際各工點快速搭建場地“骨架”、盾構機相繼下地掘進的背后,是一個個“金點子”攻克了項目所面臨的獨特甚至在全國罕見的技術難點,確保了施工安全、高效地推進。
為了應對軟土問題,項目方結合多種措施,如應用BIM平臺施工模擬等先進技術,采取地連墻接縫壓漿技術等系列關鍵措施,有效約束了沿海深厚軟土地層基坑變形。
針對種種挑戰,各工點通過精細策劃、精準管控,并結合新技術和新工藝手段,最終實現安全、快速推進施工。其中,香二盾構井實現了國內首次在大直徑盾構管片環縫間采用快速連接方式
施工挑戰叢生的站點,也將是未來城市發展動能的爆發點。據悉,作為南珠(中)城際進入中山的首站,香山站預留了向珠海、深圳方向延伸的條件,意味著這一站將成為位處大灣區軌道交通網“十字路口”的“黃金中轉站”
來源:廣東交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