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向全球產業鏈,蘋果這個市值曾突破3萬億美元的科技巨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短短三天內,蘋果市值蒸發6380億美元,相當于跌沒了一個特斯拉加兩個英特爾。如今,蘋果正站在一個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
“漲價43%”還是“利潤腰斬”?庫克的兩難抉擇
羅森布拉特證券的預測如同一記重拳:如果將54%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iPhone 16 Pro Max的售價將飆升至2300美元,漲幅高達43%。這意味著,一臺手機的價格將抵得上美國普通家庭半個月的房租。更諷刺的是,蘋果引以為傲的45%硬件利潤率,在關稅面前變得不堪一擊——每部手機成本激增300美元,庫克要么割掉利潤,要么失去市場份額。
供應鏈多元化成笑話,蘋果全球布局遭重創
更重要的是,蘋果所謂的“供應鏈多元化”已然成為笑柄。越南、印度工廠剛投產就遭遇46%的關稅狙擊,泰國、馬來西亞的生產線也被37%的稅率封喉。庫克2月獻給特朗普的5000億美元投資承諾,在商人總統眼中不過是一張廢紙。這個曾憑借“中國制造”締造萬億帝國的CEO,如今正被自己編織的全球供應鏈反噬。
消費者覺醒,蘋果神話或終結于“特朗普溢價”
當iPhone 17 Pro的定價可能突破1250美元,蘋果精心維護的“999美元心理防線”徹底崩潰。《華爾街日報》尖銳地指出:“用戶不會再為庫克的傲慢買單。”更致命的是,當“美國制造”的iPhone需要1599美元起跳時,庫克面對的不僅是銷量雪崩,更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解體——畢竟,沒人愿意花兩臺MacBook的錢買一部“愛國手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