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山東事務韓復榘為保私利,居然帶著8萬多山東軍不顧一切地逃跑,他的不戰而逃不但驚呆了國民黨眾人,就是日方也沒料到。
韓復榘
驚喜萬分的日寇直接攻陷了鄒縣,他們憑借機械化作戰方式,至多3天便可殺到徐州,其實山東面積廣闊,韓復榘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即便他做做樣子也能撐個十幾天。
那么第五戰區的司令官李宗仁,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完成徐州會戰的部署,但韓復榘的落跑,大大壓縮徐州會戰中國軍隊時間,此時一半的兵力還在路上。
更重要的是距離徐州一百多公里、進攻臺兒莊的必經之路滕縣是無人可守,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宗仁馬上找老蔣要人,但老蔣被日寇在其他戰場牽制大量部隊,手里根本分不出多余兵力。
正當李宗仁急得滿嘴燎泡、只恨自己不能撒豆成兵時,一個電話打到了他的徐州指揮部。
李宗仁
正是這個來電影響了整個戰局,那么這個電話是如何對臺兒莊戰略部署產生影響的?在臺兒莊戰場上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被人嫌棄的川軍
話說李宗仁徐州指揮部內,他的參謀長徐祖貽拿起電話后,發現對方居然是老熟人白崇禧,白崇禧先是簡單詢問第五戰區的戰況,接著就要求李宗仁親自接電。
李宗仁拿過電話,便聽那頭的白崇禧道:
“委員長讓我問你,還有沒有什么困難了,他一定盡量滿足你。”
那廂的李宗仁深嘆一口氣:
“還是那件事,滕縣沒有我軍強力駐守部隊,只要一支2到3萬人部隊就行,至少在3天內趕到,否則日寇趁機突進,臺兒莊,徐州都守不住。”
滕縣保衛戰
白崇禧笑著說:“我手上有這么一支部隊,不過擔心你不想要。”
一聽說有兵可用,李宗仁大喜過望,卻在聽到是川軍后,頓時原先滿面的笑容散了大半。
這支川軍就是鄧錫侯、孫震的22集團軍,原來那時的川軍在世人眼里形象是很差的,他們吊兒郎當,身背老套筒,手吸老煙槍。
全國抗日后四川王劉湘向老蔣請纓出戰,于是30萬穿著草鞋的川兵就趕赴前線殺敵了,他們本身缺乏特種兵編制,武器裝備也很落后,人稱“叫花子軍”。
川軍一出川,多疑的老蔣擔心劉湘勢力會擴大,干脆把川軍一分為二,其中的22集團軍歸了山西閻錫山。
這支部隊之前在山西已經同日寇打了40天,損失慘重,太原淪陷后,22集團軍幸存的部隊在撤退時一沒糧食,二沒棉衣,問司令員閻錫山索要補給也遭到拒絕。
閻錫山
正是饑寒交迫之時,遇到閻錫山的晉綏軍倉庫,大家是一擁而上,將吃的喝的搶掠一空,閻錫山本就埋怨川軍沒替自己保住太原,這下子更是氣到跳腳。
他一個報告打到老蔣那里,說川軍是抗日不利,擾民有余,說什么也不要這支部隊了,老蔣沒辦法就準備把22集團軍調到山西附近的第一戰區河南河北的程潛處。
程潛聽了倒是很委婉,“第一戰區補給困難,實在是養不起川軍,故而無法接受。”
眼見被人嫌棄的川軍,毫無用武之地,馬上就要回老家時,白崇禧便準備替川軍和李宗仁牽線搭橋。
李宗仁聽了白崇禧的提議,只沉默了一瞬便應了下來,并且要求川軍速速趕到山東,畢竟他實在是太缺人了。
與此同時,川軍上上下下都已經知道,自己是處處不討喜,差點就要卷鋪蓋回家的情況下,得第五戰區的李宗仁收留,還能趕赴山東作戰。
眾人在激動,感恩之余,更是憋著一口氣,他們要讓世人看看川軍的血性,抗日不成功絕不活著回川。
與城共存亡
事實上22集團軍經山西一戰,折損大半,名下的41和45軍全部兵力不過2萬人,武器裝備更是落后,他們拎的是銹跡斑斑的川造步槍,每人20發子彈,2個土制手榴彈。
李宗仁與鄧錫侯、孫震會面聽說這個情況后,馬上撥給川軍500支最新的中正式步槍,同時還發了大量的子彈、手榴彈和一些迫擊炮。
1938年3月10日,因鄧錫侯被調回川,孫震負責所有軍事職務,他命令122師、364旅、124師、127師進駐滕縣,陳離負責指揮防守滕縣,王銘章負責滕縣守備同時為前方總指揮。
就這樣士氣高漲的22集團軍開啟了新的征程,與此同時日寇攻占鄒縣后,在迅速向南推進過程中,發現了滕縣附近大量川軍的動作,隨即便停止推進,等待后續部隊上來。
這一下子又為臺兒莊防御部署爭取了時間,3月14日拂曉,滕縣保衛戰正式打響了,進攻滕縣的日寇是磯谷廉介第10師團,配備大炮七十多門,戰車50輛,輔助作戰的飛機40架,裝甲火車2列,共計4萬人。
當然對于日寇來說圍攻一個小滕縣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再加上韓復榘不戰而逃案例在先。
所以他們只派出了大概15000人為主力部隊,但也有坦克、野炮、重型機槍等火力裝備。
面對這樣的裝備,別說是川軍了,就是條件最好的中央軍也無法相比,在日寇飛機的一頓狂轟濫炸后,瀨谷支隊1萬人全線進攻滕縣外圍陣地。
日寇炮火猛烈連續不斷,川軍的迫擊炮發一下就得停一下,川造步槍射起來咔咔作響,子彈亂飛,根本就擊不住敵人,川軍無法只能背著步槍,拿著大刀和手榴彈,在日寇靠近陣地200米時,才能致其傷亡。
日軍進攻
結果可想而知,外圍戰線川軍死傷大半,127師周營官兵全部犧牲,他們是用血肉將日寇阻止在防線前。
15日狡猾的瀨谷啟除了發動部隊正面攻擊陣地外,還派了部隊從側面迂回包抄滕縣。
在這種猛烈的攻勢下,當天黃昏時分、經歷飛機的又一頓狂轟濫炸后,滕縣外圍陣地已盡數丟失,封鎖線被撕開,日寇從缺口處蜂擁而入,滕縣危矣。
此時城內可戰斗的部隊2500人,再加上縣內警察保安團的五六百人,等于實際人員不過3000人,一場悲壯的戰歌就此奏響。
王銘章先是把城外41軍全部調入城內,并傳令昭告全體官兵,與滕縣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全部人不得出城,否則立即處死。
川軍與日寇的生死一戰發生在17日,這天天剛擦亮,日寇便以山炮、野炮向縣城內猛攻,霎時間滕縣城陷入火海當中。
由于防守東關的團長王麟帶兩個營的兵力駐守東關,與日寇拼死肉搏,屢次擊退敵人對東關的攻擊,日寇無奈改變攻擊方向,下午以榴彈重炮攻擊南城墻。
同時二三十架飛機集中轟炸南關,一個小時后南城墻幾乎被削為平地,地面到處是川軍戰士的殘肢斷臂。
夕陽西下之時,王銘章對孫震發出最后一封戰情報告:
“17日晚,日寇大部隊沖入城內,我等與敵作最后血戰。”
發完后就把電臺砸毀,命令城內各部與敵軍展開巷戰。
他決定趕到西關車站組織殘部與敵再戰,哪承想行至半路,突然遇到日寇猛烈火力襲擊,王銘章腹部中彈,陡然倒地,待衛兵將其扶起時,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了。
王銘章將軍
衛兵急急忙忙取出口袋里的云南白藥想讓王服下,但他此時已是無力張口,隨即光榮殉國了。
令世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滕縣內僅剩的幾百名川軍,在主將陣亡,到處都是日軍的情況下仍繼續作戰,無一人繳械投降。
即便是重傷無法作戰的士兵,也要紛紛抱在一起,拉響手榴彈,他們寧可戰死,寧可自盡,也不當俘虜,不做亡國奴。
直至18日中午滕縣才徹底淪陷,2萬川軍除了最后突圍的200余人外,其余全部陣亡,他們是用生命,為臺兒莊、徐州戰場爭取了4天半的戰備時間。
臺兒莊敢死隊
磯谷廉介師團從布滿川軍尸首的滕縣碾過后,繼續南下,18日晚上攻陷臨城。
與此同時第五戰區也等來了援軍,其中臺兒莊的主力就是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和湯恩伯的第20軍團。
湯善于運動戰,所以李宗仁把外圍正面戰場的任務交給他,孫連仲的2集團軍是老西北部隊,擅長工事,他們進入臺兒莊后就對房屋進行加固,把莊內一千多座房屋打造成碉堡。
然而即便如此,當時中國軍隊的單兵素質和武器裝備與日寇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臺兒莊戰役打響時,進行得也是相當艱難。
3月24日磯谷廉介師團逼近臺兒莊,展開大舉進攻,3天后戰斗進入最艱苦階段,臺兒莊東南處被破,中國守軍傷亡慘重,臺兒莊內無墻不飲彈,無土不沃血,形勢十分嚴峻。
3月30日,日寇又占領了臺兒莊的西北角,而這里是城內守軍與城外聯系的要道,如果被封死了,城內守軍將全部置于危險境地。
于是當天夜里守城主將31師師長池峰城便決定組織57人敢死隊,力求全殲西北角日軍,重新奪回陣地。
敢死隊出發前,池峰城拿出大洋準備重賞他們時,眾成員卻異口同聲大喊道:
“我們連命都不要了,還要錢干什么?”
接著這57人便換上日軍軍服,每人在左臂纏上白毛巾為標志,手持長槍,身背大刀,腰上掛滿手榴彈。
他們分成6組,每組帶著一架云梯,趁著夜黑,在炮火聲的掩護下,迅速摸入西門。
57人紛紛跳出掩體后,見到日寇揮刀就砍,聽到動靜舉槍就打,一小時后日寇丟下60名同伴身首異處,倉皇逃竄,至此57敢死隊員僅剩13人,西北角陣地被成功奪回。
4月7日,中國軍隊終于吹響了反攻號角,疲憊不堪,精神萎靡的日寇最終下令“全線撤退”,至此“臺兒莊一戰”大捷。
何為大捷
據臺兒莊戰后統計,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傷亡在5萬人左右,其中22集團軍,2集團軍,59軍和湯恩伯軍團傷亡人數都在一萬以上,而日軍傷亡人數不到1.2萬。
這樣的戰損比確實相差不少,而且事實上由于南北兩線日軍源源不斷地在增兵,徐州戰場的局勢也并沒有完全得到扭轉。
但是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會戰的勝利,迫使日軍改變作戰策略。要知道之前日寇侵華方針是“速戰速決”,甚至揚言要“三個月侵占中國”。
因此他們采取了從北向南的侵略路線,而我國的戰略方針是持久消耗戰。
臺兒莊戰役
日寇的作戰方略改為從東向西后,敵我雙方也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臺兒莊勝利,暫時保住了徐州,這就使得沿海工廠有充分時間經武漢遷到大西南,完成武漢保衛戰的部署。
也正因為武漢保衛戰的充分部署,中國軍隊才能在武漢堅持抵抗4個半月,殲滅日寇20多萬人,進一步削弱了日軍的兵力。
要知道中國軍隊以前與日寇不論是在華北、上海、南京等地會戰中,都是陣地防御戰,無論是單兵素質、戰斗素養、武器裝備皆不如日軍。
戰士們每每前赴后繼,以血肉鑄造城墻,皆無法阻擋敵人前進的步伐,這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一直籠罩在全國人們心頭,但臺兒莊一戰后,人們發現日寇并非不可戰勝,全國上下抗日的決心和信心暴漲。
血戰臺兒莊
不僅如此,臺兒莊的勝利,也在國際社會上改變了對中日對抗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國軍隊的聲望,為日后爭取外援創造了條件。
就如同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對臺兒莊戰役的評論:
“大大沮喪了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結語:
關于抗日戰場血戰到底的中國軍隊,套用宋美齡曾經的廣播講話:“我中國士兵每天矢盡援絕,總是戰至最后,寧愿犧牲生命,不屑選擇別的途徑。”
他們在與日寇對決中,寧當斷頭兵,不做投降將軍,這種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參考資料:
新華網 《臺兒莊會戰的勝利,為什么沒能阻止日軍侵華腳步?》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7-03/24/c_129517292_2.htm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臺兒莊戰役中的敢死隊》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n1/2017/1130/c85037-29676667.html?ivk_sa=1024320u
人民網 《川軍壯烈守滕縣4天半傷亡萬人 王銘章死戰殉國》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522/c172318-27043082.html
今日頭條:成都反邪教《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29萬戰士參戰、傷亡5萬,共殲滅多少日軍?》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8438469675008567/?&source=m_redirec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