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集藥用價值與膳食滋補功效于一身,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極高。近年來,通化市東昌區緊握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的關鍵,將梅花鹿養殖產業培育成鄉村振興的特色引擎,走出一條特色養殖致富路。
暮春四月,東昌區金廠鎮夾皮溝村的山林間薄霧繚繞,國惠鹿園一排排鹿舍依山而建,數百只毛色光亮的梅花鹿或悠閑踱步,或低頭咀嚼著精心調配的飼料,飼養員提著盛滿飼料的竹籃穿行其間,與鹿群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這里不僅是梅花鹿棲息的樂園,更藏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致富密碼。
財政撬動+村集體自營,小山村養出“金產業”。在夾皮溝村,中央財政350萬元支持的梅花鹿養殖場擴建項目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新建的1400平方米標準化圈舍內,6座鹿舍與草料儲存間整齊排列,100頭優質種鹿的引進讓種群結構煥然一新。作為鎮、村兩級共建的集體自營項目,養殖場現存欄109頭梅花鹿,兩年間實現營收20余萬元。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超10萬元,村民還能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務工薪金獲得雙份收入。
綠色配方+生態養殖,鹿產品暢銷全國。相距不遠的國惠鹿園,則是當地梅花鹿產業提質升級的標桿。建園6年來,累計投入1300萬元打造的10萬平方米生態養殖基地內,10棟鹿舍錯落分布于青山腳下,500余頭梅花鹿在“綠色食譜”滋養下茁壯成長。技術員高榮一抓起一把飼料介紹道:“我們的飼料選用玉米、非轉基因豆餅、玉米秸稈,配上內蒙苜蓿草和山上自然掉落的柞樹葉,飼料綠色安全、營養均衡,產出來的鹿產品,質量非常好。”憑借生態喂養模式,園區年產出鹿茸1500斤、鹿茸血酒300斤,產品以“色如瑪瑙、質如凝脂”的特色遠銷全國。談到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時,國惠鹿園負責人李亭杰說:“我們將持續深挖資源優勢,逐步將鹿群養殖規模擴充至1500頭以上,在大力提升產業附加效益的同時,帶動村民們一起增收,為推動我區農業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家門口就業+全鏈延伸,鹿鳴聲聲喚共富。梅花鹿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村民實現了“守著青山賺金山”的夢想。國惠鹿園長期吸納7名固定員工、季節性用工700余人,帶動周邊農戶增收。中央財政支持的養殖場擴建項目正構建“繁育+加工”融合模式,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養殖場優先聘用周邊村民,從日常的鹿群喂養、清潔照料,到鹿產品的初步加工,各個環節都有村民參與。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的產業”滋養“家門口的幸福”。
目前,金廠鎮共有梅花鹿養殖戶7戶,存欄梅花鹿近千頭。下一步,東昌區將梅花鹿產業作為生態經濟融合發展的突破口,通過“財政扶持+品牌運營”模式,形成種源繁育、生態養殖、產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鏈,讓更多農戶共享“鹿產業”紅利,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富民新篇。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劉佳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