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筷子、竹筷子容易發霉,塑料筷子不耐高溫,合金筷子次品多,陶瓷筷子又易碎。
于是,不少人果斷換上了不銹鋼筷子,不銹鋼筷子耐高溫、不發霉、易清潔、用得久,仿佛它才是最健康的。
但隨著不銹鋼筷子使用的人群越來越多,大家對它的質疑聲也多了,不斷有人堅稱,長期使用不銹鋼筷子會慢性中毒 。
網上也有各種說法,有人說不銹鋼含有重金屬,在酸堿食物的長期侵蝕下,有害元素會慢慢析出,悄無聲息地潛入身體。
更有人把用了3年的不銹鋼筷子送去檢測,結果重金屬超標8倍,現在全網都在瘋傳"不銹鋼致癌說",搞得我也不敢用了。
那天天用不銹鐵鋼筷子吃飯,到底會不會中毒?
先說句公道話:不銹鋼餐具本無罪,有罪的是那些偷工減料的奸商!
正規食品級的304不銹鋼筷子的耐腐蝕性確實能吊打木筷竹筷,尤其是南方梅雨季,再也不用擔心筷子發霉,滋生細菌了,但問題就出在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劣質貨中。
去年廈門質檢部門就曝光過,某網紅直播間賣的304不銹鋼筷子,包括餐具,錳含量超標23倍。
這玩意用久了會讓人頭暈手抖,嚴重點直接摧毀肝腎功能。
更惡心的是,有些黑心廠家用201工業鋼冒充食品級不銹鋼,這類餐具遇熱就會釋放鉛鎘,跟往菜里撒砒霜沒啥區別。
使用不銹鋼筷子時,要注意的4個問題
①與酸性食物接觸有腐蝕性:不銹鋼接觸酸性物質就有可能會析出有害物質,比如醋、酸菜魚、腌泡菜這種高酸食物,它會腐蝕不銹鋼表面鍍層。
我記得有次用不銹鋼碗裝檸檬汁,第二天碗直接變黑了。
②導熱太好燙嘴:不銹鋼筷子的導熱太好了,撈面時它會被立刻傳導得很燙,吃一碗剛出鍋的面,不僅要被面條燙一次,還要被筷子燙兩次,最后不得不齜牙咧嘴的才能吃完。
要是涮火鍋,就更別提了,分分鐘給你燙出個"香腸嘴"。
③會氧化發黑:如果看到不銹鋼筷子發黑,就不要再使用了,發黑是氧化層脫落,會析出重金屬,如果繼續使用的話,跟吃慢性毒藥沒啥區別。
④警惕"三無產品":很多號稱是304、316的不銹鋼筷子,實際上都是劣質產品,比方說在夜市上幾塊錢買的筷子勺子,用倆月居然生銹了。
還有的所謂“有色金屬”,就是貼了一層有顏色的薄膜,指甲一摳就掉了,放洗碗機洗之后也會掉渣。
不銹鋼餐具應該怎么選?
①不要貪便宜
都說便宜沒好貨,直播間或平臺上9塊9包郵的不銹鋼餐具,很多都是劣質貨,不會是正兒八經的304不銹鋼,這些餐具要么是拿回收鋼翻新,要么就是201鋼鍍個膜,千萬別買,買就是害自己和家人。
②選正規品牌
選正規品牌的更有保障,如果是正宗的304食品級不銹鋼餐具,不管是用5年、10年,還是20年,它都會一直光亮如新,在高溫接觸食物的時候不會有重金屬析出的危險。
而那些雜牌,如拼夕夕、某寶上那些"XX生活館"、"XX嚴選",點開詳情頁連個材質說明都沒有,用沒多久就會發黑。
③看產品上的標
按GB4806的標識要求,在產品上或最小銷售包裝上或說明書上注明材料和“食品接觸用”都可以。
換句話說,如果餐具上沒有打標304,但是包裝盒上有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要符合4806的標準。
所以理性對待產品上有沒有打標這個事情,標了我們都希望合格,但是不標不代表不合格,具體在選購時,一定要看看產品包裝說明。
④做測試
可以用打假博主常用的不銹鋼檢測液來測試一下,看到很紅很紅的可能就不是304或316了。
但是,現在很多產品上打了鋼印,又在劣質不銹鋼上面鍍一層鎳的,是可以騙過這種藥水的。
要將餐具送到專業的檢測實驗室去檢測,就可以確定真偽,不過,這個檢測費用很高。
還有一種簡便的方法,就是真正的304不銹鋼是弱磁性,幾乎無磁性,用磁鐵吸不住,你可以用磁鐵鑒定試試,如果磁鐵整塊吸牢,那就是假的,是不銹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