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股市連日大跌,科技股帶頭下挫,市場情緒幾乎崩潰。而在這一片恐慌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暗示,這場崩盤是他“故意制造”的。這樣的說法看似荒誕,卻在他的支持者中獲得了不少響應。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轉發了一段視頻,視頻開頭直言:“特朗普正在引發股市崩盤……但他是故意的。”這段視頻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辯護,甚至把他塑造成一位精通經濟戰略的操盤手。這到底是有備而來的經濟布局,還是一場政治秀?
一、股市暴跌是“精心設計”?
事情的起點,是特朗普近期提出的“對等關稅”計劃。他主張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最高達60%的關稅,試圖借此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但這一舉動嚴重擾亂了市場信心,導致美股出現連日下跌。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支持者發布的視頻中宣稱,這種人為制造的市場恐慌,是為了逼迫美聯儲盡快降息。降息有助于降低美國政府債務利息支出,同時刺激經濟復蘇,從而在大選年重新奪回輿論主動權。
視頻還特別提到,“94%的美股由8%的富人掌控”,因此此次下跌實際上是“打壓富人,騰出空間給中產”。聽起來似乎充滿正義感,但這種理論實際上站不住腳。金融市場信心的喪失,并不會自動轉化為財富在社會階層之間的再分配,反而可能讓普通投資者首當其沖。
二、巴菲特都支持?假的!
更夸張的是,視頻中還援引“股神”巴菲特之名,說他稱贊特朗普的舉措是“50年來最好的經濟決策”。結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立刻發布公告辟謠,巴菲特本人也公開澄清:“這是假的。”
這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有人正在有意制造信息混亂,試圖用知名經濟人物的權威性,為某些激進政策背書。這不僅誤導了公眾,也對金融市場的理性造成破壞。
特朗普隨后仍堅持他的口號:“這是場經濟革命,我們要挺住。”他試圖用愛國情緒、抗爭心理來掩蓋政策背后的邏輯問題。但無論如何,市場已經做出了反應,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在這場博弈中承擔著風險。
三、關稅戰背后,是對制造業的執念
回到關稅問題上,特朗普的根本訴求是將制造業鏈條拉回美國本土。他堅信,只有重建制造業,才能重新喚起鐵銹帶等地區的就業希望。這種訴求不難理解,但問題是——過去幾年,類似的加稅手段并未成功。
2018年以來,美國已經多次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結果是制造業回流的愿望落空,反而推高了企業成本和終端消費價格。這輪加稅,無非是重蹈覆轍。
而中國方面迅速做出回應,推出“11項反制措施”,涵蓋新能源車、芯片原材料等關鍵領域,成為全球首個正面對抗“對等關稅”的國家。這不僅展現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影響力,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示范。
四、警惕政治操控金融市場
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此次操作也暴露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政治干預金融市場的危險性正在上升。
資本市場本應是理性和獨立的運行體系,但當政治人物頻繁插手,甚至將市場波動作為選舉策略的工具,金融穩定就變得岌岌可危。試想一下,如果每次股市波動的背后都藏著政治博弈,普通投資者還敢放心投資嗎?美聯儲還能獨立作決策嗎?
長遠來看,這種做法不但無法真正振興經濟,反而可能破壞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信用基礎。
五、如何看待這場“經濟革命”
我們必須承認,特朗普很懂得如何利用情緒、制造對立、制造沖突,來獲取選民關注。他的“挺住”口號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動員,而非嚴謹的經濟戰略。真正的經濟復蘇需要時間、合作與系統性的改革,而不是靠“打一拳市場”來換回選票。
對于我們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保持自身的戰略定力和經濟節奏。中美之間的競爭將長期存在,但如何在競爭中不被節奏打亂、如何堅持自身路徑,是比關稅本身更重要的問題。
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姿態,同時不失警覺;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更要提升自身判斷力,而不是被外部噪音帶節奏。
六、寫在最后
特朗普是否“故意”引發美股暴跌,或許很難有確鑿答案。但這場混亂背后,揭示的是一個關于信任、操控與博弈的時代現實。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全球市場中,我們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清晰的邏輯,以及對長期趨勢的判斷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