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濟網消息,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當地時間30日下午2時許通報,緬甸強震造成全國死亡人數約1700人,另有約3400人受傷、約300人失蹤。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0日確認,截至當地時間14時30分,緬甸強震中受傷的中國公民升至14人。據悉,中國云南救援醫療隊已于29日上午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這是首支抵達緬甸的外國救援隊伍。
據聯合國發布的消息,此次緬甸地震受影響地區包括勃固省、馬圭省、曼德勒省、首都內比都、撣邦東北部和實皆省。路透社稱,這是一個世紀以來緬甸遭受的最強烈地震之一,破壞了包括機場、高速公路和橋梁在內的關鍵基礎設施,減緩了人道主義救援行動。30日,中國國際救援隊118名隊員攜6條搜救犬、2臺救援車、救援裝備和物資634件套及醫療物資,于19時38分從北京啟程,乘坐兩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飛赴緬甸內比都,隨后趕赴災區開展緊急救援行動。
緬甸發生7.9級地震(資料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指示和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部長的委托,一支俄羅斯救援隊從茹科夫斯基機場起飛前往緬甸。救援隊包括120名救援人員,另外還有搜救犬分隊、麻醉醫生和心理醫生。”從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新聞處的介紹來看,此番奔赴緬甸的俄羅斯救援隊和中國救援隊一樣,有著相當豐富的自然災害救援經驗,且他們也配備了用于搜救廢墟中人員的所有必要設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地震表示深切慰問,并宣布聯合國系統已全面動員,劃撥500萬美元緊急資金支持救援行動。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緊急調運創傷醫療物資,重點保障災區藥品供應。地震導致緬甸通信網絡中斷、交通癱瘓,國際救援委員會警告稱,災情影響可能持續數周,數千人流離失所者亟需長期安置。此外,緬甸醫療基礎設施本就薄弱,地震后更面臨藥物短缺和醫療資源擠兌風險,國際援助的持續性和協調效率成為關鍵。
中國官方救援隊乘坐運-20救災(資料圖)
此外,藍天救援隊16人從中緬邊境城市瑞麗跨境突進,和緬甸消防隊聯手打通被山體滑坡封死的木姐市“孤島”;中國香港救援隊通過熱成像儀+液壓頂撐設備,專啃曼德勒最硬的骨頭;紅十字會一邊搭臨時醫院,一邊發物資,3天安置5000災民,救治超1300人;岳麓藍天隊在佛學禮堂廢墟里通過“毫米級破拆”,救出奄奄一息的受困者;大家耳熟能詳的公羊救援隊的16名USAR(城市搜索與救援)專家從杭州直飛,專攻重災區復雜坍塌結構。
公羊救援隊抵達災區(資料圖)
緬甸地震發生后,中國成為首個抵達災區的外國救援力量。這并非偶然:中緬聯合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在此次災害中提前15秒發出警報,中國-東盟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機制保障了救援力量的快速通關,這些細節勾勒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獨特路徑——將技術共享與民生合作嵌入國際救援合作。中國救援隊堅持受援國主導、需求導向原則。在曼德勒,救援隊與緬方緊密合作,正是這種尊重、協助受援國及盡己所能的付出贏得了緬方“你們是真正的胞波兄弟”的高度評價。
救災現場就是國際政治的照妖鏡。平時吹得天花亂墜,災難面前原形畢露。中國從不說漂亮話,出手就是王炸。韓國KBS電視臺酸溜溜報道“中國再度搶占救援先機”,絕口不提自家救援隊還在申請出境許可。國際規則從來靠實力書寫。當我們的醫療隊給緬甸災民做手術時,澳大利亞援助團還在等堪培拉批準用藥清單。救災不是慈善演出,要快!要準!要狠!中國模式就是用行動打臉一切質疑者。歐洲還在討論“人道主義原則”,我們已經救活第三百個傷員。這就是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少說話,多做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