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5年的一天,重慶的一個農民像往常一樣,拿著鋤頭在自家地里干活,他一邊松土,一邊想著來年地里的莊稼能有個好收成。
突然,他感覺鋤頭被什么東西絆住了,老農以為又是一塊埋在土里的硬石頭,于是準備上前查看。
“媽呀!”農民嚇得癱坐在地上,冒出一身冷汗,丟下鋤頭,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就拼命地往人多的地方跑。
聽完老農的講述后,其他人也都紛紛撂下手中的活,趕去一看究竟。
原來是一具白骨,一半露出來,另一半因為時間久遠,已經被泥沙掩埋,露出的手上還帶著一副鐐銬。
一時間眾說紛紜,圍觀的人都在猜測尸體的身份,他們隨即報了警。
經過專業人員的檢測,證實尸體的主人正是被人暗殺的烈士楊漢秀,然后揭開一段塵封26年的真相。
楊漢秀是誰?她又因為什么被暗殺,拋尸至此?
楊漢秀革命道路上的三個領路人
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出身貧苦家庭的人不同,楊漢秀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她所在的楊家不但家境優渥,而且極其特殊。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她的親伯父正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四川軍閥,有了這層背景加持,楊家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而她的父親楊懋修則是渠縣、廣安一帶有名的土豪。
在那個封建時代,楊家這樣的大家庭沒有因為楊漢秀的女娃身份而忽視她,相反卻十分寵愛她。
因為楊家已經有了多個男孩,而楊漢秀則是楊家出生的第一個女孩子,還是獨女,所以楊漢秀在楊家的待遇可想而知,就連渠、廣一帶的人見了都要尊稱她一聲楊大小姐。
楊漢秀這樣一位出身軍閥家庭、生活闊綽的大小姐,為什么最后卻甘愿與自己的家庭決裂,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呢?
究其原因,除了楊漢秀自身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她的蛻變之路還離不開三個人的引領,而這第一個人就是朱德。
朱德和楊森早年是同學,楊森非常欣賞朱德的才能,考慮到這層關系,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中央派遣朱德去往楊森部任黨代表。
朱德常常到楊森家中做客,由此和楊漢秀結識,楊漢秀親切地稱其為朱伯伯。
對于朱德的造訪,楊漢秀可以說是期待的,因為她能從伯伯楊森和朱德的談論中,聽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她頭頂不再是大宅院里四四方方的天空,而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全中國。
她總是搬著小板凳坐在角落里,暗暗記下朱德和楊森每次對話或者爭論的內容,認真思考。
朱德充滿愛國熱情的話語,維護國家主權和反帝愛國的民族氣節,無一不深深地震撼著楊漢秀,少年的她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從那時起,楊漢秀就一直在尋找一條救國救民之路,她把自己整日關在書房里,埋頭苦讀,從書中尋找答案,讀書之余,她還時常舞劍,因為她渴望像秋瑾那樣,為拯救祖國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第二個人則是楊文秀的堂哥、楊森的長子楊漢忻,彼時楊漢忻在天津讀大學。
雖然父親是軍閥,但和楊文秀一樣,楊漢忻不忍中國的百姓處在軍閥統治的水深火熱中,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積極投身于學生愛國運動,卻不幸遭到北洋軍閥鎮壓逮捕。
兒子參加反對父親的游行,聽起來很是可笑,但這也從側面表明了楊漢忻和楊漢秀,為了救國救民,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別人可能會得到家庭的支持,而他們則肯定會站在家庭的對立面。
在楊森的打點下,楊漢忻被釋放,只是在天津待不下去了,于是楊森就把楊漢忻送到德國留學,可沒想到楊漢忻再次參加了反對弗朗哥的法西斯斗爭,由于德國形式變化,安全起見,他只能回國。
聽說楊漢忻在外邊參加了國民黨,還要回來革家庭的命,全家人都感到十分不安,唯獨楊漢秀對這個大哥很是欽佩,也期待著同他一樣踏上救國救民的康莊大道。
楊漢忻還給楊漢秀講“五四運動”;西方列強耀武揚威地出入北京城;租界的外國巡撫如何毆打百姓等,這讓楊漢秀知道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再一次打開了她的視野。
恰好在此時,楊漢秀遇見了引領她革命的第三個人朱挹清,朱挹清以前曾做過她的家庭教師,但朱挹清的真實身份則是中共地下黨員。
1939年初,楊漢秀跟隨朱挹清到了成都,她在這里一邊做報社的校對工作,一邊等待去延安的機會。
就這么等啊等啊,眼看著比楊漢秀后來的人都出發了,楊漢秀還沒有得到北上的消息,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為了到延安,走了將近一年
原來,楊漢秀的大小姐的身份令很多人不解,他們認為楊漢秀肯放棄那么優渥的生活環境,其中肯定有貓膩,還指責朱挹清為什么要把這么一個豪紳小姐給介紹來了。
在楊漢秀堅持不懈地爭取下,考察人的懷疑才終于漸漸消解,安排她乘西北公社的卡車去延安,好不容易到了寶雞,意外又發生了。
胡宗南封鎖了去延安的道路,楊漢秀不得已又折回秦嶺,暫時在雙石鋪小學教書,在教書期間,她聽到許多日本強盜泯滅人性的暴行,這更加激起她要奔赴抗日圣地延安的想法。
等待不是辦法,楊漢秀決定獨自前往山西,去尋找一個叫干玉梅的四川老鄉,干玉梅此時是山西省盟會的特派員,楊漢秀希望通過她的幫助,參加八路軍或者到延安去。
1939年秋冬時期,國內斗爭形勢異常尖銳嚴峻,日本此時正出動20萬侵略軍,準備大舉進攻山西東南地區,然后閻錫山又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
楊漢秀的處境可想而知,但她絲毫沒有畏懼,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中條山上見到了干玉梅。
明白楊漢秀的來意后,干玉梅很是吃驚,她不明白一個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姐為什么甘愿背棄自己的家庭,一門心思鬧革命,她同時還擔心從小嬌生慣養的楊漢秀能否適應游擊隊艱苦的生活條件。
那時,游擊隊面臨多方夾擊,在轉戰途中經常吃不上飯,夜里宿營男女都要擠在一個大通鋪上,有時找不到房屋,就只能頂著凜冬的寒風在樹林的石頭上露營,早上砸冰,然后捧著雪水洗漱。
除此之外,與敵人遭遇時,游擊隊還要在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艱難作戰,但就算環境如此艱難險惡,楊漢秀也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獻身革命的決心,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干玉梅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
楊漢秀一行人沿著黃河日夜行軍四天,打算到八路軍的總部去,就在距離總部不遠的一個小山村時,意外又再一次發生了。
他們被國民黨的部隊攔截了,要把他們帶到軍部進行審查,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行軍支部決定讓楊漢秀亮明官小姐身份,并提出抗議。
這一招果然有效,國民黨部隊知道楊漢秀是楊森親侄女之后,把注意力都放在楊漢秀身上,放松了對其他人的審查,幾天后,頑軍決定把楊漢秀和幾個朝鮮女同志送到洛陽。
楊漢秀以外出洗澡為借口,將此事報告給了朝鮮義勇軍,將朝鮮女同志營救出來,隨后,他又假稱讓干玉梅陪她看病,倆人僥幸逃脫。
楊漢秀和干玉梅輾轉到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恰好在這遇到了剛從華北前線返回西安的朱德和康克清。
知道楊漢秀一路的經歷以及想要去往延安學習的愿望后,朱德當即表示同意,并贊贊揚漢秀:“你為了到延安,走了一年多的路,這一路上的坎坷曲折便是你最好的入學考試,你和我一同回陜北?!?/strong>
楊漢秀終于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她改名叫吳銘,希望自己能重新開始,她表現積極,先后在延安女子大學和魯藝美術系學習,還參加過著名的爺臺山戰斗,當老師,運傷兵,她都始終沖在一線。
可就在楊漢秀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時,一盆冷水又潑到了她的頭上。
痛斥軍閥暴行,被親伯父下令處死
沒錯,還是因為楊漢秀的出身問題,總有人懷疑她是國民黨派來的特務,是楊森打進內部的奸細,楊漢秀一連幾天都在講自己的歷史,談參加革命的動機,但總是得不到解脫。
朱德聽說此事后,當即為楊漢秀去延安的經歷作了證明,還語重心長地對懷疑楊漢秀的人說:“人家放著好端端的大小姐不當,一路上歷經坎坷就為了來延安參加革命,這樣做會讓楊漢秀同志寒心的?!?/strong>
遠在華北前線的干玉梅同志也寫來證明材料,審查楊漢秀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抗戰勝利以后,中央決定抽調一批四川籍的干部回川工作,楊漢秀就是其中一員。
1946年初,楊漢秀隨周恩來一同前往重慶,一落地就遭到國民黨特務的跟蹤和監視,他旋即回到鄉下,從她哥哥手中拿回被他們霸占的田產,然后大量變賣田產,偷偷地購買物資給地下黨送去。
由于懷疑楊文秀和延安有關系,當地國民黨政府曾三次將她逮捕入獄。
1949年初,楊漢秀因病被楊森解除監獄就醫,軟禁在重慶市民醫院的病房里。
隨后,楊漢秀目睹了重慶發生的“九二火災”,這場大火給山城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同時也顯露出國民黨政府丑惡的嘴臉。
為了能讓更多人了解這場慘案的真相,楊漢秀多次在公開場合怒斥楊森是這場火災的制造者,楊森惱羞成怒將楊漢秀秘密逮捕,囚禁起來。
楊森多次派人給楊漢秀做思想工作,希望她脫離共產黨,重新回歸家庭,一切既往不咎,放了楊漢秀,但是楊文秀寧死不屈,趕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勸降者。
楊漢秀擲地有聲地對楊森下屬說:“無需再勸,你們還是早點棄暗投明吧,國民黨的惡行你們又不是不知道,為此傷害了多少無辜百姓,楊森他就是個反動派,他中毒太深了。”
1949年11月23日,在楊森辦公室內,處長張明選正在向他做匯報:“勸了很多次了,她根本油鹽不進,甚至還反勸我們棄暗投明,不要再執迷不悟,還罵您……。”
張明選低下頭欲言又止,楊森遏制住胸中的怒火,壓低聲音道:“不要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話,一次性說完?!?/p>
“罵您中國民黨反動毒素太深。”還未等張明選說完,就聽見砰的一聲,楊森把辦公桌上的茶杯摔得粉碎,一些碎屑還濺到張明選衣服上。
“好你個楊漢秀,我看你是不知天高地厚,平日里我就是太縱容你了,共產黨真是厲害啊,處死吧?!闭f完,楊森閉上了眼睛。
“可她畢竟是您的親侄女,”張明選看見楊森依舊閉著眼睛不說話,便識趣地退了出去。
一輛租用的小汽車內,楊漢秀被蒙著臉坐在汽車后座,在車子到達碉堡之前,楊漢秀旁邊的特務用繩子將她勒死,然后拋尸碉堡內。
因為楊漢秀被秘密處決,所以就連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身在何處,多方尋找無果。
直到歌樂山的農民發現了楊漢秀的尸體,才揭開了事情的真相。
1980年11月25日,歌樂山烈士陵園為楊漢秀舉行了隆重的遺骨安葬儀式,多家報刊,雜志也都相繼報道了楊漢秀的事跡。
結語:
楊漢秀甘愿放棄富裕的生活,為了救國救民,積極投身革命的這種行為值得我們敬仰。
她和封建家庭割裂的勇氣,她歷盡坎坷也要走到延安的決心,意味著她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合格的革命志士。
戰爭年代,楊漢秀在能獨善其身的時候,仍舊堅決地選擇了兼濟天下,英雄之所以為英雄,是因為他們擁有大部分人沒有的高貴品質。
正是這些革命志士的流血犧牲,才為我們換取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我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奉獻,向他們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