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民晚報報道,多家內地與香港媒體報道稱,“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稱,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李嘉誠暫緩交易”。然而,亦有分析認為,“暫緩”并非“停止”。據先前的一些報道,長和原本將在4月2日簽署相關“賣港”的最終協議。然而,到了接近4月之際,又有港媒《南華早報》等披露,4月2日未必是最后簽署協議的期限。及至3月28日,傳出“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之言,亦即長和暫緩簽署相關協議。
李嘉誠(資料圖)
此舉意味著即便李嘉誠集團和香港長和因“賣港”一事遭遇最壞結果,李澤楷也能全身而退,為李嘉誠家族留下一條繼續與大陸做生意的后路。雖然還不確定盈科拓展此時發布澄清聲明,是不是李嘉誠本人想出的一記后招,但可以預見的是,有意進軍大陸市場的盈科拓展,是不會再長和甚至李嘉誠家族旗下其他產業扯上關系。不僅如此,李嘉誠家族旗下其他企業也可能通過業務拆分等方式規避風險,避免“賣港”一事給公司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目前的現狀,對中方來說不算是個壞結果,至少長和沒有痛快地將港口交到美國人手上,進而套現走人,表明事情還有爭取的余地,利用這段時間的窗口期,中方必然想方設法達到取消交易的目的。長和港口交易案發展到現在,可以明顯感覺到,涉及國家利益的商業交易,僅憑口舌之爭是無法改變局勢的,必須要有國家力量下場,將利弊擺出來,讓競爭對手知道中方不會任人拿捏,事件的發展才可能迎來轉機,這個轉機不是對手送給我們的,而是憑實力爭取到的。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也坐不住了,3月31號,美國直接宣布制裁6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官員,理由是他們阻礙了這筆交易。美國國務院還放話,說中國攔著不讓賣,是怕丟了對巴拿馬地區的控制,這話說得挺狠,想給中方施壓,順便給李嘉誠撐腰,特朗普這招其實不新鮮,就是想用制裁嚇唬人,逼著交易繼續往前走。眼下,這筆交易的前景還是個未知數,7月前要是簽不了字,估計就真黃了,貝萊德那邊雖然嘴上說得好聽,可面對中國監管的壓力,他們也得掂量掂量。
魯比奧(資料圖)
據央視新聞消息,4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總臺央視記者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發表聲明稱對部分中方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一事提問。郭嘉昆表示,美方行徑粗暴干涉西藏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我要強調,西藏是開放的西藏,從未做出限制外國人進藏的規定。西藏每年接待大量外國游客和各界人士,2024年全年共接待外國游客32萬人次。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已經對中方的反壟斷調查做出了回應。據媒體報道,美方發言人宣稱若交易達成,中方對巴拿馬運河地區的“控制權”將會降低,因此美國“不意外”中方反對此事。這其實還是在炒作所謂的“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謠言,從中可見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強烈覬覦,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但問題在于中方在這件事上有“一票否決”的能力,除非李嘉誠徹底拋棄在華業務,否則它就得接受中國反壟斷法的調查;而美方在這件事上只能事后找補,這兩者的力度完全不同。
長和港口(資料圖)
中方期望美方能夠清楚認識到,總是逃避責任,把過錯推給他人,頻繁增加關稅,乃至進行極限施壓的做法,僅僅會攪亂全球的市場,毀壞國際的經貿秩序,有損自身在國際上的聲譽,對于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想要處理中美經貿合作里存在的問題,唯有和平共處、進行溝通對話才是可行的途徑。此后,中方會持續為中美關系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努力,同時也會采取相關舉措堅決捍衛自身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