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黨的老朋友斯諾在訪華時,曾向毛主席提出,想見一見當年一路護送他到延安的“王牧師”。
毛主席有些疑惑,他可從未聽說過這號人物啊。
等中央調(diào)查一番后才得知,原來這人名叫董健吾,他不僅護送過斯諾,還撫養(yǎng)過毛主席的三個孩子,后來還想辦法將他們送去了蘇聯(lián)。
但到了解放之后,這人卻銷聲匿跡了。
毛主席弄清楚前因后果后,不由感嘆道:“真是黨內(nèi)一怪人!”
那么董健吾當年究竟是如何護送毛主席孩子的?后來主席有沒有找到他呢?
延安的“密使”
1935年,隨著日軍入侵腳步的加深,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也逐漸高漲起來。
然而,彼時的老蔣卻依舊忽視我軍所提出的“停止內(nèi)戰(zhàn),統(tǒng)一抗日”的口號,不斷加緊對我軍的圍攻。
直到汪偽政府開始受到愛國人士的抵抗,并且國軍將領也開始擁護我黨提出的抗日救國主張,老蔣在雙重壓力下才不得不設法與我黨進行聯(lián)系。
他將這一任務交給了宋子文去辦。宋子文知道,自己的二姐宋慶齡一直與我黨有聯(lián)系,于是向她尋求了幫助。
雖然對于老蔣之前的所作所為,宋女士一直都是不贊同的。但如今見到國共有第二次合作的可能,當即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而她也確實有聯(lián)系到我黨的渠道,那就是董健吾。
這人是上海的一名牧師,他表面上是這個身份,但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地下黨員。
當年上海中央特科還未撤離時,董健吾便是其中一員。在此期間,他一直協(xié)助周總理進行秘密工作。
后來組織撤離后,他便留在了上海,時刻為黨傳遞消息。
當宋慶齡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時,他感到既激動又開心。如今黨經(jīng)歷了這么多磨難,就是為了能救亡圖存。
眼見合作抗日的希望出現(xiàn)了,他自然是不負使命,要將這個重要的消息親自交到延安。
之后他便將密信封進了自己的絲綿背心里,打算獨自上路。
臨出發(fā)前,宋慶齡專門囑咐他,若是路上遇到困難,可以向張學良尋求幫助。
此人雖然是東北軍,但他最憤恨日軍,希望國內(nèi)能早日抗日,或許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待一切準備就緒后,董健吾便秘密出發(fā)了。當時正值隆冬,為了不引人矚目,他一路上專挑小路走,歷經(jīng)坎坷,終于抵達西安。
結(jié)果,又因為大雪封路,他被困在西安將近一個月。眼見時間一天天過去,他逐漸焦急起來。
這時他想起了宋慶齡的話,于是連忙找到了正在駐守西安的張學良,向他表明了來意。
張學良得知來龍去脈后自然是喜不自勝,當即派出了自己的私人飛機護送董健吾前往瓦窯堡。
臨走之前,他還特意交給董一封信,讓他轉(zhuǎn)交給毛主席,表示自己友好的感情以及合作抗日的意愿。
就這樣,在張學良的護送下,董健吾成功抵達延安。
但可惜的是,他當時并未親眼見到毛主席,而是托人將信交給了中央。
不過,他還是成為了在老蔣發(fā)動政變后,幫助國共溝通的第一人。
這次旅程除了證實他為黨所做的功績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與張學良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而這也為他后來護送毛主席的孩子前往蘇聯(lián)埋下了伏筆。
默默無聞的功臣
有了這次經(jīng)歷后,董健吾便正式成為了宋慶齡女士溝通延安的“密使”。后來美國記者斯諾在上海會見了宋女士,并提出了想去延安采訪的請求。
宋慶齡便將護送斯諾的任務交給了董健吾。當時董自稱“王牧師”,一路上對斯諾關(guān)照有加。
而他幽默風趣的談吐也引起了斯諾的注意。
后來斯諾還在《西行漫記》中表示,“王牧師”不凡的談吐一直深深吸引著他,他發(fā)現(xiàn)即使僅僅為了王一人,也值得他到西安一趟。
也正是有他的一路保護,斯諾才順利抵達陜北紅區(qū),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播出去。
當時因為國民黨的封鎖,我軍的真實情況以及精神面貌一直遭到世人的誤解。
而《西行漫記》這本書一經(jīng)發(fā)行,便瞬間打破了國軍的謠言。
也正因此,許多青年,甚至連一些國軍要員的子女在讀完這本書后,都開始視延安為革命圣地,并不顧一切地前往……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當年若是沒有董健吾的付出,斯諾的延安之行也不會這么順利。
因此,董先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此后,他便多次前往延安會見斯諾。而他每次路過西安時,也總是會受到張學良的熱情招待。
久而久之,兩人便成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而面對張將軍的盛情款待,董健吾總是受之有愧。
在得知張將軍夫婦二人喜歡收藏古玩后,他便托朋友帶了一些古代瓷器,并送給張學良。
在表達兩人友好情誼的同時,他也想傳遞兩黨之間能早日達成合作的美好期愿。
張學良非常感動,連忙問他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沒有。董健吾則搖搖頭說,若是他能在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上作出貢獻,他便別無所求了。
但張學良卻還是不肯罷休,非要他說出一個私人要求。
而這時,董健吾也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當即表示他有三個孩子,一個是他的親兒子,另外兩個是革命人士的子弟。
如果張將軍能送他們?nèi)ヌK聯(lián)讀書,那么他們將來學成回國也可以為國家出力。
張學良一聽,這點小忙實在不足掛齒,于是他當即答應下來。
只是張學良并沒有想到,董健吾請他護送的兩個革命者的孩子,正是毛主席的兒子。
毛主席的關(guān)照
那么董健吾究竟是如何與主席的后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呢?這就要說起他的革命歷程了。
他原本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富戶家庭中。后來憑借著優(yōu)渥的先天條件,他考上了圣約翰大學。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并沒有被富貴的生活迷花眼。在讀書期間,他便懷揣起了救亡圖存的革命理想。
五四運動開始后,他便率領進步青年參加愛國活動。也因此,他遭到了學校的開除。
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他來到馮玉祥部隊工作。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期間,他也在這里遇到了很多我黨人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劉伯堅同志。
不久后,他便正式入黨,成為了一名革命者。
但好景不長,老蔣突然發(fā)動政變,我黨的處境變得極為艱難。
這種情況下,董健吾毅然回到上海,開始借著牧師的身份,在國軍的眼皮子底下從事秘密工作。
也正是在這時,陳賡找到他并交給了他一份任務:創(chuàng)辦一所幼兒園,專門保護革命者們的孩子。
董健吾收到命令后當即行動起來。由于黨的經(jīng)費緊張,他便將祖上的幾十畝田產(chǎn)全都賣掉,終于將幼稚園創(chuàng)辦了起來。
也就是這時,毛岸英兄弟被送到了幼兒園。而董健吾也一直無微不至地關(guān)照著他們。
但沒多久,這里便暴露了,董健吾只能匆匆解散幼兒園,并將孩子們妥善送到各個安全地方。而毛岸英兄弟則被他親自帶回家撫養(yǎng)了。
這段期間,因為黨的處境很困難,董健吾的生活也變得十分拮據(jù)。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天辛勤工作,供孩子們生活。
但岸英兄弟卻不忍心董先生這么辛勞。在一天夜里,他們便偷偷離開了董家開始到處流浪。
得知孩子離開后,董健吾非常擔心,他到處尋找卻始終沒有消息。
最后,在組織的幫助下,他才在一所破廟里找到兄弟二人。見兩兄弟骨瘦如柴,他心痛不已。
他當即決定要將他們送到更安全的地方,順便讓他們讀書。只是因為國民黨的封鎖,他始終沒找到機會。
直到后來在張學良的幫助下,他才順利將二人送到蘇聯(lián)。就此,他再次完成了一個重要的使命。
此后,他便一直埋頭于隱蔽戰(zhàn)線,為黨作出了很多貢獻。
等到了解放后,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于是便深藏功與名,默默回到了老家,成為了一名推拿師。
彼時毛主席日理萬機,對他也并不熟悉。直到1960年,斯諾訪華,請求見“王牧師”一面,主席才得知他所做的功績。
于是主席立即將陳賡找來,讓他找到董健吾,并給他安排工作。當時主席對陳賡感嘆道:“此人真是黨內(nèi)一怪人!”
在主席看來,我黨有兩個怪人,一個是做過“和尚”的許世友,一個是做過“牧師”的董健吾。他們最終都因為紅色的理想,加入了我黨。
而董健吾這種不慕名利,一心為人民的精神,更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1961年,陳賡終于找到了董健吾。不久后,在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的安排下,他被任命為參事室參事,此后繼續(xù)奮斗在了群眾一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