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開始, 上周小米SU7高速碰撞燃爆事件引發輿論狂潮,梅花數據制作了相關報告以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文末海報。
根據梅花數據輿情監測團隊監測3月31日-4月6日主要輿情事件,其中小米汽車、胖東來、杜邦等品牌相關的公關輿情事件傳播度較高。
輿情聲量方面
監測期間內主要輿情當中,“小米汽車事件”聲量最高,共監測到輿情聲量817448條,其次 “杜邦事件”輿情聲量為28352條,“胖東來事件”輿情聲量為15651條。
敏感度方面
“胖東來事件”相關的敏感度最高,占比達89.07%,“小米事件”占比達81.04%, “杜邦事件”占比達70.57%。
3月31日晚,網絡有視頻和圖片曝光,安徽一新能源汽車撞上高速公路中間護欄起火燃燒,另有被燒毀的車架顯示事故車輛為小米SU7,車頭已經基本全毀。有自稱系車乘人員家屬的網友表示,“3月29日晚車輛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車上三人活活燒沒了。”
4月1日午間,小米方面通過“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發布了該事故的情況說明并披露了相關細節。
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
關于交通事故的過程,“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提及,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根據“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信息,碰撞發生后,小米公司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非車主本人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此后,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小米方面表示,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于30日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小米公司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
小米公司強調,將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嚴格遵循調查結果,確保事件處理公開透明。同時,公司的專項組也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與事故受難者家屬取得聯系,全力協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目前所知并提交給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車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3月29日 22:36:48 NOA發出脫手預警提示“請手握方向盤”
3月29日 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間 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車端Ecall觸發
3月29日 22:44:39 車端Ecall接通,確認事故發生,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29日 22:45:06 與車主取得聯系,確認非車主駕駛
3月29日 22:47:15 調配120成功3月29日 約23時許 120抵達現場
家屬回應:
4月1日,車主告訴記者,小米公司暫時沒有與家屬聯系。
事故發生時,車上三人曾是同學,事發時已接近目的地高速出口。事故當晚22時許,其女友與他還有聯系。
車主表示,事故發生后,他與女友家人,曾多次詢問事故調查進展,但均未收到任何反饋。
針對小米公司發言人回復,他表示:“我保持懷疑態度,(小米聯系他的)聯系時間是對的。“
一位遇難者小羅的媽媽告訴記者,從事故發生到現在,小米汽車方面一直沒有人與遇難者家屬取得聯系,僅在微博作出回應,“小米發布通告說會成立調查組,但是從事件發生到現在,小米從來沒有人聯系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我得到消息,他們也僅僅是把車子拉到北京去做鑒定了”。
對于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家屬表示,孩子當時開的是智駕,“當時的情況,誰能2秒鐘反應出這個事態來?2秒鐘之內誰能立馬切換呢?”
針對車門打開問題,4月1日中午,小米汽車客服工作人員表示,若遇到車輛斷電車門鎖死的情況,可嘗試在車輛下方找到應急解鎖,“車輛配備了機械把手,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從小米汽車官網的SU7用戶手冊查詢了解到,在介紹“車內開啟車門”的部分,手冊提示:“當全車上鎖后,如車門內解鎖按鈕失效或遇緊急情況需要開啟車門時,您可以拉動車門內應急機械拉手,應急開啟車門。”
4月1日晚,雷軍回應小米SU7事故,全文如下:
“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并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
由于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當晚,小米汽車官方微博回應相關質疑。
針對“小米官方為什么不聯系家屬”,小米表示:“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于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至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同時小米否認了事故車輛被拉回北京的說法,表示事故發生后,警方隨即介入調查。截止目前,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
4月2日,有投資者提問:3月29日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車是不是用的公司的電池?對此,寧德時代回復:不是我們的電池。
4月2日,社交媒體上流傳一份《致所有關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戶和公眾的一封信》,落款為“雷軍”,日期為4月2日。這份網傳“公開信”包括:“此刻的承諾:用生命敬畏驅動真相探尋”“反思與行動:把悲劇轉化為行業進步的階梯”“透明化溝通:重建信任需要刀刃向內”“長期責任:用十年堅守兌現安全承諾”等內容。
針對網傳“公開信”的真實性,4月2日下午,小米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我們要披露什么,一定是通過官方賬號發。”
4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其中一位死者的家屬。據該家屬介紹,事發時,他的女朋友坐在車輛副駕駛的位置。
目前,自己一直在陪著女孩的父母,“女朋友沒滿23歲,目前三家都在一起,今天已經跟小米的工作人員見過面了,他們應該還在調查,目前我們也在等待調查的結果,也在等政府,我們相信政府,也相信小米。”該男子還稱,距該事件發生也沒有幾天,目前幾天事件進展也沒有很大,可能明天會有一個新的進展。
4月2日晚,記者查詢小米SU7事故遇難者母親微博發現,她清空了所有有關這次小米事故的微博。
4月3日,遇難者男友抖音賬號顯示,相關內容已被清空,封面僅留言:我想你了。
4月6日是小米公司成立15周年紀念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發文:“今天,小米的創業路已走過15年。這只是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
據悉,雷軍微博在4月1日發聲回應事故后,便沒有再更新;雷軍的抖音最后更新則是在3月30日。
根據梅花數據輿情監測系統監測,在3月31日-4月6日,此事件共監測相關輿情聲量總計817448條,敏感度81.04%。
其中信息來源分布圖如下圖所示,聲量主要集中在客戶端,占比53.38%,視頻占比26.01%,其他信息來源占比不超過10%。
聲量熱詞方面,熱詞云圖如下所示,其中“電池”“家屬”“時速”“爆燃”“輔助駕駛”等詞匯排名較前。
熱搜方面,此次小米汽車事件相關熱搜熱度總計13.49億,上榜記錄170次,上榜平臺10家,持續時長170小時。
4月5日晚,胖東來商貿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胖東來關于侵權行為的處理公示(五)》,微博用戶“宋清輝”的言論涉嫌貶損公司品牌形象,已將此列為侵權訴訟案件之一,追責金額不低于100萬元。
據悉,“宋清輝”微博賬號中曾多次發表關于胖東來的評論,曾在“胖東來基層員工平均月薪9886元”的微博超話詞條中評論“胖東來是一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只能變著花樣靠流量活著”。胖東來稱上述言論涉嫌對胖東來公司品牌形象進行貶損,追責金額不低于100萬。
據報道,4月6日下午胖東來商貿集團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法務部門已經在和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接,其他情況暫不方便透露。
4月6日晚,宋清輝回應表示,他是從律師朋友那里才得知自己被列入了胖東來的擬起訴名單,他有意與胖東來聯系,但是沒有可行的聯系方式,“胖東來方面已在我的微博下面發布了一張律師函圖片,我會出庭反訴,死磕到底”,他堅稱自己的言論是對“企業流量亂象”的揭露,是法律賦予的正當權利,并指責胖東來“刻意制造流量噱頭轉移經營壓力”。
此外,4月5日晚間胖東來商貿集團發布《胖東來關于侵權行為的處理公示(五)》還顯示,此前發視頻稱“胖東來紅色內褲掉色還過敏”的網紅“兩個小段”被胖東來起訴,追責不低于100萬元。公示內容顯示,胖東來已繳納訴訟費,等待安排開庭。
根據梅花數據輿情監測系統監測,在3月31日-4月6日,此事件共監測相關輿情聲量總計15651條,敏感度89.07%。
其中信息來源分布圖如下圖所示,聲量主要集中在客戶端,占比67.93%、視頻占比16.37%、微博占比10.47%,其他信息來源占比不超過10%。
聲量熱詞方面,熱詞云圖如下所示,其中“經濟學家”“起訴”“核心競爭力”“品牌形象”“流量”等詞匯排名較前。
熱搜方面,此次胖東來事件相關熱搜熱度總計1.28億,上榜記錄20次,上榜平臺8家,持續時長28小時。
4月4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公告稱,因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依法對該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公告發布后,杜邦公司美股盤前下挫,跌幅達8%;截至4月4日美股收盤,杜邦股價跌幅達12.75%。
據晨星咨詢網站公布的消息,杜邦公司證實其特衛強(Tyvek)業務正在接受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調查。該布料由杜邦公司于1955年發明,于1967年規模化生產,之后一直被杜邦壟斷,迄今已經58年。
作為一項發明了70年的專利,有不少企業都發展出新的技術來實現相同的性能,杜邦公司的反應則是打壓后起之秀。但后起之秀財力無法與之匹敵,因此在法律戰上往往處于不利地位。
外界注意到,去年10月,杜邦公司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訴一家中國企業,要求阻止其部分產品進口美國,理由是后者侵犯杜邦公司特衛強的相關知識產權。但這家企業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使用的是2019年自己研發的新技術,實現了工藝突破。
2024年,特衛強在中國的銷售額為9000萬美元。觀察指出,杜邦公司特衛強受到調查可能會導致中國乃至其他地區的客戶停止使用特衛強并尋找替代材料。這可能會導致杜邦的銷售額和利潤下降。而且由于化學品生產的高固定成本性質,產量下降將對利潤產生巨大影響。而中國企業選用同等性能的國產替代材料,也將激發相關行業的發展潛能。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新聞采訪時表示,希望杜邦公司能公平公正公開地在中國開展業務,而不是形成它自身的壟斷地位,并通過壟斷地位來獲取利潤和份額,形成壟斷優勢。“這是中國嚴格禁止的,此次的反壟斷調查也會持續對美國,包括杜邦公司在內的其他公司形成一定壓力。”
根據梅花數據輿情監測系統監測,在3月31日-4月6日,此事件共監測相關輿情聲量總計28352條,敏感度70.57%。
其中信息來源分布圖如下圖所示,聲量主要集中在客戶端,占比61.66%,視頻占比15.71%,其他信息來源占比不超過10%。
聲量熱詞方面,熱詞云圖如下所示,其中“立案調查”“新聞線索”“涉嫌違反”“反壟斷”“公平競爭”等詞匯排名較前。
熱搜方面,此次杜邦事件相關熱搜熱度總計8017.44萬,上榜記錄15次,上榜平臺6家,持續時長23小時。
文 | 李旭
圖片 |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
所有數據圖表 | 梅花數據熱榜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