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小雨你好!首先恭喜你成功專升本上岸。聽說你是從護理專業跨考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這樣的跨度讓很多同學感到驚訝。能不能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決定專升本的契機是什么?
林小雨:謝謝!其實這個決定背后有很多現實的壓力,也有內心的不甘。我專科讀護理是因為家人覺得“好就業”,但大三實習時,每天面對病房里的生離死別,我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這個職業。有天值夜班,我在護士站偷偷寫日記被護士長看到,她說:“你這么喜歡文字,為什么不試試轉行?”那句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我。后來查資料發現專升本可以跨專業,就咬牙報了漢語言文學。我想,人生總得為自己拼一次,對吧?
記者:備考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林小雨:最大的困難是“自我懷疑”。比如剛開始學《古代文學》時,我連《詩經》的“六義”都背不全,而班上其他同學大多是文科背景。有一次模考我只考了62分,差點崩潰。后來我給自己定了“三輪復習法”:第一輪死磕教材劃重點,第二輪結合網課梳理框架,第三輪用真題查漏補缺。每天6點起床先背30個文學常識,通勤時聽名師串講,睡前再默寫一遍當天知識點。工具上推薦大家用日歷管理時間,錯題本一定要分顏色標記薄弱點(比如紅色是高頻考點,綠色是易忘細節)。
記者:很多同學擔心專升本競爭激烈,你如何看待“內卷”?有什么備考秘訣?
林小雨:與其焦慮,不如把焦慮“具體化”。比如我當時統計過,目標院校的報錄比是8:1,我就告訴自己:“不是要考第一名,而是要比80%的人準備得更充分。”我的秘訣有三個:
- 精準狙擊考綱:別盲目刷題!比如今年《現代漢語》刪掉了“方言分區”,新增了“網絡用語語法現象”,這些變動直接影響30%的分數。
- 組團打怪升級:我和兩位考同專業的網友組了學習群,每周日晚上互相抽背、分享押題卷。
- 善用碎片時間:把名詞解釋錄成音頻,洗衣服、等公交時反復聽,親測記憶效率提升2倍!
記者:備考期間如何調整心態?有沒有至暗時刻?
林小雨:考前一個月是我最崩潰的時候。因為疫情,圖書館突然閉館,我只能在家復習。我爸說:“考不上就趕緊找工作,別瞎折騰。”我躲進衛生間哭了一小時,然后給班主任發了條微信。她回復我:“你記得當初為什么出發嗎?”這句話讓我徹底清醒。后來我每天早晨對著鏡子喊三遍“我能上岸”,把《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的話貼在墻上:“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記者:對正在備考的學弟學妹,你最想強調的是什么?
林小雨:送大家三句肺腑之言:
- “完成比完美重要”:不要等單詞全部背完才開始做題,不要等筆記做得漂亮才肯復習,專升本是一場“邊跑邊系鞋帶”的沖刺。
- “警惕虛假努力”:別用刷10套卷子的成就感欺騙自己,吃透1套真題比囫圇吞棗10套更有用。
- “身體是第一生產力”:我見過太多人考前熬夜進醫院的,每天保證30分鐘運動(推薦跳繩或瑜伽),大腦供氧充足背書更快!
記者:進入本科后有什么新規劃?
林小雨:現在我在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同時加入了校融媒體中心。專升本不是終點,而是重新出發的起點。最近在讀《鄉土中國》,導師說如果我保持年級前10%,可以考慮推薦考研。我想用親身經歷證明:專科生的天花板,從來不是別人定義的。
后記:采訪結束時,小雨翻開她的備考筆記本,扉頁上用紅筆寫著《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句子:“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她的故事,或許正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解。
(文中人物為化名,應受訪者要求隱去具體院校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