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鯊導讀:種植牙自由還有多遠?
作者 | 張二河
編輯 | 盧旭成
前不久,一則神秘都市傳說在公司茶水間流傳——
隔壁工位那位被歲月“鐫刻”的張姐,竟在一場長達三個月的“閉關”后,啃著蘋果推開了磨砂玻璃門。當她的烈焰紅唇漾開45°微笑時,我恍惚看見她虎牙尖上流轉的不是冷光,分明是青春永駐的魔法。“整牙才是當代駐顏術”,果然名不虛傳。
然而,當我試圖在種植牙江湖里復刻這場奇跡時,卻發現:口腔醫療簡直是廣大工薪階層難以企及的高消費領域——復雜根管預備600元、纖維樁修復1000元、德國進口牙冠5400元……盡管已經對“看牙貴”已有心理建設,但上萬元的花銷仍然令人望而卻步。
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隨著種植牙集采落地,曾經上萬元一顆的種植牙價格大幅下降,讓眾多消費者加入了“看牙”的大軍。但在需求旺盛、市場繁榮的同時也滋生了不少亂象,一些無良機構設置的“套路”和“陷阱”,讓眾多消費者苦不堪言。
“套路”和“陷阱”
“花了1.9萬元正畸了一年五個月,到現在咬合比矯正前更差”“戴完牙冠后,牙齦一直出血導致我無法正常吃飯,機構不給解決問題”“我花了3000元補牙,包含材料費395元,補完牙后才得知并未使用該材料”……在人民網“人民投訴”平臺上,不少用戶道出了口腔治療消費的“心酸”經歷。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口腔醫療服務專業性強,且存在高度信息差,消費者通常只能依靠專業人士的指導。而目前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眾多,且定價自由度較高,再加上集中采購后,口腔醫療機構的收入和利潤相對被壓縮,一些不良口腔醫療機構為獲取利潤,通過在社交平臺上投放大量廣告“套路”消費者。
比如,“報價8500元術后變2萬”低價引流獲客、再高價收割,成為了不少口腔醫療機構的“獲利野路”——先以“首顆低價”吸引患者到店,后續卻告知其他牙齒種植費用高昂,還設有手術費、檢查費、麻醉費、骨粉骨膜費等各種附加費用,總價遠超預期。還有機構宣稱“全包價”,實際治療時卻以升級牙冠、術后護理等理由額外收費……
看牙貴,一方面源于國內正規的牙科門診數量較少,另一方面也因為國內社保對看牙費用的報銷十分有限。通常,在社保定點醫院進行拔牙、牙周病等基礎治療,社保可以報銷一部分花銷,但如果是烤瓷牙、種植牙、洗牙等基礎治療之外的項目,都在社保報銷范圍之外。因此,最近十余年,國內商業保險陸續推出了齒科保險相關項目,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不乏有消費者對齒科保險進行控訴。
某網友在知乎上爆料,去某診所治療前提前購買了齒科保險,本以為可以省下巨額費用,但就診過程中發現,原本只需自費800多元便可完成的治療,后又被診所不同醫生告知口腔內根管復雜,牙尖炎癥需清除,根管較細需顯微鏡輔助等,費用是4800元,保險報銷后自己需要支付2千多,價格整整翻了一倍多。
而沒有了解清楚保險涵蓋項目被割韭菜的消費者更是比比皆是。以較普遍的綜合意外險為例,這類保險主要是保障因車禍等意外導致的牙齒損壞所涉及的醫療費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根據牙齒脫落顆數判斷傷殘標準,從而進行賠付。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意外險是將牙齒修復列為免責條款規定的。
最大的“不保險”,還在于口腔醫療機構突然“跑路”。一些口腔醫療機構由于經營不善,或者本身不合規“惡意欺詐”,突然之間停業,導致一些口腔患者不僅經濟受損,治療也被迫中斷。“交了錢種牙,只栽了釘子、裝了難看且不能正常使用的塑料過渡牙,牙冠還未安裝,診所就莫名關門。”一位“種牙者”苦惱地告訴藍鯊消費。
從“不敢種”到“放心種”
“種牙貴且有失敗的風險,誰來擔責?”“機構跑路如何維權?”……如何解決消費者信任問題,是口腔醫療行業能否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近日,口腔醫療行業迎來專業化、規范化新解法。
2025年3月,美團醫藥健康面向口腔種植牙領域,于全國305城推出“放心種”,行業首推“服務+保險”的履約交易保障新模式。
“放心種”聯合頭部口腔商戶共同推出單顆種植牙套餐,針對產品價格不清晰和售后無保障等常見用戶痛點,推出全網比價,并做出“種植失敗,免費復種;門店關閉,放心轉診;無法復種,全額退款,加上全網可比價”四大承諾。據悉,相關權益保障囊括韓系、歐系種植產品,主要包括奧齒泰、登騰、諾保科、士卓曼等品牌,用戶下單即可享受平臺贈險,由美團商家保險聯合保司定制推出。
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美團通過平臺力量以其專業性解決了口腔醫療消費場景中的諸多老大難問題,,顯著降低消費者決策成本。
一方面,在“放心種”模式下,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擇不同價位的種植牙套餐,隨后在該套餐的可用商家名單中選擇可以核銷的店鋪。該模式將種植牙品牌明碼標價,,消費者只需要選擇自己心儀的植體即可,消費體驗和其他團購項目一樣方便。
另一方面,“放心種”聯合頭部口腔機構,從源頭把控醫療質量,確保診療環境、設備及醫生資質符合要求。基于硬件設施的合規性、醫療團隊的資質認證、歷史診療記錄的安全性等維度進行綜合評估,美團遴選出兼具專業醫療水平與優質服務的合作機構。診療過程中配備專屬客服團隊提供全流程跟蹤,確保每個治療環節的專業性與服務響應的及時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放心種”還對更多消費場景提供了保障。比如當原就診機構因故無法繼續提供服務,平臺會安排轉診;無法完成復種,還可獲得全額退款,全面保障診療周期和風險場景,確保用戶得到妥善安排……
此外,平臺還全面打通保險與平臺的線上流程,保證投保、理賠、賠付全鏈路透明可視。24小時專屬客服會全程跟進響應,用戶通過平臺在線申請理賠即,理賠流程高效便捷。
從技術、資金、服務等三大維度出發,美團“放心種”為消費者的種牙診療提供了“全周期風險兜底”,真正實現“一次選擇,全程無憂”的種牙體驗。
新范式
21世紀初至今,全球口腔醫療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日益明顯。一方面,口腔醫療服務的種類不斷增加,如美容牙科、正畸、種植牙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口腔醫療產品的種類也日益豐富,從傳統的牙科材料到高科技的牙科設備,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口腔健康和美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口腔醫療消費從 “牙痛才就醫”向定期檢查、預防保健和美容修復等多元化需求轉變,愿意為口腔醫療服務支付更高費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伴隨齒科美容需求的不斷上升、民營口腔診所的日益普及和口腔技術的進步,預計2025-2030年中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到2030年將超2200億元。
而在政策層面,自2022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印發了《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今年3月2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2025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通知》更是首次將降低種植體修復前脫落率納入2025年質控工作改進目標……也將進一步推動口腔醫療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和高質量發展。
在此形勢下,打破消費者與牙科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任割裂等問題,就成為口腔醫療行業“進化”的關鍵要素。美團“放心種”模式,正在以數字化平臺的力量重構口腔醫療行業生態。
一方面,依托龐大的本地商戶和用戶基數(超7億年活躍用戶),美團能夠基于用戶的搜索行為、消費記錄、地理位置等數據,連接有種植牙需求用戶(如中老年群體、牙齒修復需求者)和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 “放心種”保險權益加持,還能強化“價格透明+風險兜底”的認知,縮短決策鏈路。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積累,美團平臺已經合作了大量優質口腔機構資源,能夠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口腔服務。同時,美團的精準流量匹配,可以減少口腔機構的無效營銷投入,使其更專注于技術提升。此外,海量的用戶反饋數據,可以促進種植牙成功率、醫生資質等行業指標的完善,進一步推動口腔機構的服務質量。
目前,中國口腔疾病患病率高達97%,就診率卻不到 10%,擁有牙科保險的更是微乎其微。這是因為,中國人的齒科疾病始于青少年時期缺少牙齒護理知識和診療條件。隨著人們對于齒科預防治療的重視,口腔消費行業增量空間仍然巨大。幫助消費者從不敢種躍遷到放心種之后,本地生活平臺能做的,也還有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