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菜花田里涮火鍋、在萬畝花海跑馬拉松、坐著飛機賞花……隨著各種鮮花在春日陸續綻放,各地圍繞“賞花經濟”積極創新,通過“賞花+”模式融合美食、賽事、節慶等元素,打造了眾多消費新場景,呈現諸多“賞花+”新亮點,不僅延長了文旅消費產業鏈,還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各地以花為媒,深挖“賞花經濟”的內涵與外延,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持續釋放消費活力。圖為江蘇南京,游客們在油菜花海中盡情享受火鍋時光。(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打造新場景
爛漫春光好,賞花正當時。各地以花為媒,深挖“賞花經濟”的內涵與外延,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持續釋放消費活力。
日前,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在胡金店鎮盛砦村舉行2025年油菜花海文化旅游節,用“一朵金花”撬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深耕“賞花經濟”新賽道。據介紹,活動期間,云夢縣引入火車餐廳、圍爐煮茶等網紅業態創新場景促消費,配套熱氣球、滑翔機等娛樂項目,增加國風漢服館、皮影館、古法木榨、小番茄采摘等特色體驗,形成“吃住游娛購”全鏈條消費場景。同時,圍繞云夢簡牘文化、孝道文化、農耕文化、非遺文化等,推出“楚人的一天”“帶上父母游花海”“一粒菜籽的旅程”“皮影制作”等主題活動。預計整個旅游節可吸引游客40萬人次,實現拉動旅游消費2000萬元的目標。
邂逅萬畝油菜花海,跑進最美的春天。前不久,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舉辦以“相聚曲靖暢游花海”為主題的2025曲靖羅平馬拉松,約1.5萬名運動愛好者沿著精心規劃的賽道前行,跑進一片片金色花海。據悉,依托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羅平不斷做大“賞花經濟”,陸續開展花海馬拉松、花海山地自行車騎行等復合旅游體驗,帶動周邊景區客流量的提升。數據顯示,今年2月進入油菜花期以來,羅平縣已累計接待游客17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花費近17.6億元,同比增長11%。
以油菜花海引流,用美食留住游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河下鎮垱頭村打造了“油菜花田火鍋”賞花場景,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油菜花,還能在田間露營涮火鍋。據了解,油菜開花季,當地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帶火了周邊24家民宿、農家樂。當地村民通過餐飲服務、銷售特產,戶均增收近10萬元。
在山東臨清唐園鎮,千畝杏花競相開放,數千棵百年杏樹綴滿新蕊,眾多游客穿梭在花海之中打卡拍照,感受春日時光的美好。依托景觀資源,當地通過“旅游+農業”的模式,舉辦杏花節活動,在杏林內集中展示非遺項目、文創產品和特色美食,帶動村民增收。據介紹,游客不僅可以賞花,還能通過訂單農業提前鎖定杏果收成,實現“春賞花、夏采果”的產業閉環。活動中,村民通過餐飲、非遺展演等多元創收渠道,人均增收超30%。
專家表示,賞花經濟的升溫,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為鄉村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升級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賞花經濟有望成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體驗感
“賞花經濟”為文旅市場注入了新活力,各地不斷豐富消費產品,為游客帶來新穎的文旅體驗。
眼下,位于四川崇州30萬畝油菜花絢爛綻放,吸引大量游客暢游花海、踏青賞春。為了豐富游客體驗,2025年當地開通了“低空航線”,讓“坐著飛機賞花”成為現實。據悉,游客們可以從崇州郊區起飛,選擇低空短途航線,俯瞰整片金黃的油菜花海,在空中感受春日田園的壯麗與浪漫。
為承接好“賞花經濟”帶來的流量,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不斷完善旅游設施,實現了從“景區景點”到“全域發展”的轉變。羅平投資5.5億元,優化親花步道60條,提升馬拉松賽道24公里,建成鄉愁集市、花海酒店集群等,并植入觀光小火車、直升機、自行車等多種新業態,開發出旅游觀光、文化研學等新產品。同時,通過花海精品線將羅平全縣景區景點串珠成鏈、連線成片,讓游客流連忘返。
隨著湖北武漢的櫻花迎來盛花期,從外地飛抵武漢賞花的旅客越來越多。為了方便旅客一站式賞花旅游,武漢天河機場開通“櫻花專線”,旅客可以乘坐機場巴士抵達曇華林,與武漢文旅集團推出的櫻花環游巴士接駁,一站式游覽黃鶴樓、東湖櫻花園等武漢知名景點。據悉,櫻花專線巴士票價29.9元,一日之內可以無限次乘坐,一站式游覽武漢14大景點。
在長沙望城區茶亭鎮春意盎然的油菜花海中,游客既能漫步萬畝花海,又能乘坐小火車行駛在花海間,還可以帶上小朋友到花間體驗糖畫、扎染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市民游客在踏青賞花的同時還可以欣賞來自長沙市屬文藝院團帶來的精彩演出。游春賞花與音樂相結合,豐富文旅消費的模式,為游客帶來一次全新的、多感官的文旅體驗。
貴陽貴安別出心裁,創新推出“賞花消費包”,整合景區門票、民宿住宿、特色餐飲等資源,通過線上平臺發放電子消費券,形成“線上引流—線下體驗—二次傳播”的良性循環。這種“數字+生態”的模式,使傳統賞花經濟突破了時空限制。
為了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不少熱門景區還延長了游覽時間,打造夜游場景。比如,河北正定榮國府景區推出了“夜游榮府·尋夢紅樓”春日賞花季系列主題活動,園區內精心打造的12處“金陵十二釵”主題場景,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文化意境和游園體驗;重慶市沙坪壩區的紅嶺溪谷景區首次將郁金香花海與燈會相結合,讓市民、游客徜徉花海和彩燈間,感受夢幻般的視覺盛宴。在江蘇蘇州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內,20余萬株郁金香競相盛放,繪成綿延上萬平方米的絢麗花海,公園通過數字技術將上萬平方米花海轉化為沉浸式夜游空間,營造出如夢如幻的夜間盛景。
延伸產業鏈
賞花經濟紅紅火火,如何轉化為持久的生產力?各地賞花經濟正在解鎖更多新消費。
在湖北武漢,不僅可以看櫻花,還可以吃櫻花,櫻花糕、櫻花冰激凌、櫻花奶豆腐……武漢各大美食街的小吃都換上了櫻花“限定皮膚”,一些老字號糕點坊的應季單品紛紛上新,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購買。在不少烘焙店、咖啡店都推出了櫻花口味的單品,在甜點、飲品中加入櫻花糖漿、櫻花果醬,有新意也比較應景。一些餐廳還策劃櫻花季主題活動,結合店內特色菜品,推出櫻花美食套系,讓食客在餐桌上就能“沉浸式賞櫻”。此外,櫻花梳妝鏡、櫻花流沙·冰箱貼等文創產品持續熱銷,且不斷上新。
在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芋頭古侗寨70余畝錦繡黃桃花海映入眼簾,游客可以認養專屬桃樹,體驗“果熟直采、釀春成酒”的田園樂趣;會同縣堡子鎮通過舉辦油菜花節,已經形成“油菜種植——油菜花觀光——水稻種植”的復合模式,同時小火車、田野市集、花海T臺、詩意走廊、月亮廣場、水上樂園、桃花谷、荷香亭等配套文旅新業態已經成型;看好油菜花的引流價值,洪江市安江鎮還開發了研學基地和民宿。
賞花經濟的魅力,在于其強大的產業延伸能力。在貴州梅園周邊,以花為媒的產業鏈條正在快速成型:前端的花木培育、中端的旅游服務、后端的農產品加工形成閉環。去茶山餐飲品牌將飲品與景區結合,推出“賞花季限定奶茶”;傳統竹編手工藝融入梅花元素,變身暢銷旅游紀念品。位于貴州梅園的田園黔豫農莊推出“賞梅宴”,將梅花入饌打造特色菜品,日接待量從5桌激增至十幾桌。
“沉浸式賞花”成為今年新趨勢,游客不再局限于拍照打卡,更追求與城市文化的深度互動。各地通過延長產業鏈、深挖IP價值,將單一的觀賞性活動轉化為多元消費場景,形成了“賞花+”全鏈條商業模式,成為帶動文旅消費、助力鄉村振興的動力。
專家建議,各地要深入挖掘“賞花經濟”在休閑康養、農耕體驗、研學旅行等方面的價值,將“賞花經濟”與文化藝術、都市休閑、運動健康、鄉村度假、非遺體驗、主題集市等業態有機融合,聯動地攤經濟、夜市經濟、直播經濟等特色消費元素,形成跨界合作模式,以更好地放大“賞花經濟”的綜合效應。
(記者 陳文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