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表達出不想上學的情緒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會感到困惑與擔憂。無論是因為學習壓力、人際關系,還是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這些情緒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的態度和應對方式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孩子對學校的適應能力,也影響著他們的自信心與心理健康。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孩子的抗拒上學有時源于內心的不安。也許在學校里,他們遭遇了不如意的事情,例如同學之間的沖突,或是學習上的挫折。孩子可能不懂得如何去表達這些情緒,要么選擇沉默,要么通過逃避來應對。此時,我們需要去傾聽,試圖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急于給出解決方案或責備。忍耐地傾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是支持和理解他們的,這樣他們才愿意敞開心扉,分享真實的感受。
經歷過學校生活的成年人都明白,學校并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它也是社交的重要場所。對于一些性格內向或者較為敏感的孩子來說,面對同學、老師,以及競爭激烈的環境,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家長不妨利用家庭活動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社交技能。比如組織一些小型的聚會,邀請孩子的同學來家里,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教孩子懂得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小矛盾,幫助他們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
對于學習上的壓力,家長則應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應對。鼓勵孩子設定小目標而非追求完美,這樣能夠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比如,每天針對一門科目制定一個小目標,完成后給予適當的表揚與獎勵。此時,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個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他們不斷的支持和鼓勵,比嚴厲的批評更加有效。即便他們偶爾會遇到挫折,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面對一些極端的情緒,例如恐懼或焦慮,家長要表現出敏感和理解。與其簡單的批評孩子膽小,不如嘗試去幫他們分析內心的恐懼源于何處。如果孩子害怕上臺發言,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家中模擬演講,這樣能夠有效降低他們的緊張感。當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反復練習后,他們會逐漸對上學中的類似情景產生信心。同時,這也教會了孩子如何面對和克服自己的恐懼。
有時候,孩子的不愿上學還可能是因為學業的單調以及缺乏樂趣。學校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較傳統,難以激發孩子的興趣。而家長在這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與學校溝通,共同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比如,可以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方面是,作息與生活方式對孩子情緒的影響。如果孩子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一定會感到疲憊,難以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確保他們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鍛煉。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孩子的情緒狀態,使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每天的學習生活。https://bjzmyj.com/
抗拒上學的情緒可能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有時需要時間去適應。家長在陪伴的過程中,要耐心和堅韌,鼓勵孩子從小的成就中獲得信心。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必要時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這將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學習環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所面對的困難也各不相同。理解與支持是我們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幫助他們走出情緒低谷,不僅能使他們在學業中取得進步,也能讓他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成為更加堅韌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