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江蘇發布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白皮書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洪濤 通訊員 王瑜
累計發出“一函兩書”6200余份,為職工追回勞動經濟權益近1.2億元……4月7日,江蘇省總工會發布2024年度全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情況白皮書。一年來,全省各地工會以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為重要抓手,依托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和“法治體檢”等載體,構建制度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強化協同聯動,持續推進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走深走實。
2024年,江蘇全省各級工會對勞動規章制度提出修改意見3696條,舉辦監督員培訓班488場,共培訓監督員2.4萬人次,開展勞動法律監督活動7887場次,累計深入18646家企業開展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專項服務行動,發出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5128份、意見書840份、建議書237份,督促企業補簽勞動合同4630份,補發職工工資10260.28萬元,補繳社會保險費1679.26萬元,大量勞動關系矛盾隱患從源頭上得到預防化解。
前不久,鎮江市某化工企業推行工時制度改革,一名職工因此與領班發生沖突,違反了企業相關規章制度。企業做出開除該職工的決定并按照“監督預核查”程序通知工會,工會了解情況后發出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建議給職工一個改過的機會,降格處以留廠察看一年的處分。這一建議被企業采納。去年7月,鎮江市總工會聯合法院、檢察院、人社部門,制定《工會監督預核查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工作指引(試行)》,強化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行為的監督,該工作入選全國總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自“監督預核查”機制實施以來,鎮江工會共發出《工會監督預核查告知書》578份,“一函兩書”119份,調處案件107件,為110名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181.9萬元。
面對勞動關系領域新問題、新挑戰,江蘇各地工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線索溯源等關鍵環節靶向發力,構建起“重點突出、對象精準、渠道多元”的監督鏈條,推動監督工作由普遍化向精準化轉型。一是突出重點監督內容。南京市總工會重點督導用人單位安全生產、職業危害防護、集體協商、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等方面內容;宿遷市總工會圍繞職工健康體檢落實情況、婦女“五期”保護有關內容等開展專項監督。二是科學確定監督對象。無錫市錫山區總工會圍繞工會安全生產工作,以“廠中廠”企業作為監督重點對象;江陰市總工會將410家發生過勞動爭議的企業列為年度全周期“法治體檢”對象。三是拓寬監督來源渠道。宜興市、無錫市新吳區總工會梳理信訪案件、12351和12345平臺工單辦理、網上輿情等渠道信息線索,對涉事企業實施精準監督。
針對當前勞動爭議案件高發頻發現狀,江蘇各地工會加強運用“一函兩書”,從源頭上預防勞動糾紛發生,規范企業用工,保障職工權益,在促進企業發展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之間尋找動態平衡點,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省總工會制定《全面推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工作方案》,各市、縣總工會聯合交通、人社、司法行政、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教育等職能部門,有側重地開展企業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專項服務行動,優化勞動用工“法治體檢”流程。徐州市總工會通過“一函兩書”發現線索,及時處理并辦結爭議案件466件。常州市總工會對全市產改試點企業、新能源企業、新業態企業和職工維權、信訪、仲裁矛盾反映較多的800家企業進行“法治體檢”,共發出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208份,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86份,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51份。蘇州市總工會對93家平臺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3000人次。濱海縣總工會《運用“一函兩書”和用工指導服務維護職工權益》成功入選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類全國創新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