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五月中上旬,華東野戰軍將近20萬部隊在孟良崮山區包圍了國民黨的整編七十四師,因為整編七十四師的反抗力度太大,而且國民黨的其他大軍隨時都有可能合圍過來,如果不能在三天的時間內消滅張靈甫的部隊,那么危險的就是華東野戰軍了。
更重要的是,整編七十四師還有一個退路,他們隨時可以撤出孟良崮山區,這個退路就是垛莊。
為此,毛主席在陜北非常擔憂,因為這是一場華東野戰軍和整編七十四師之間的豪賭,那么粟裕的籌碼究竟是什么呢?
毛主席一開始不知道。
但沒過多久,華東野戰軍前線傳回來的電報讓毛主席振奮不已。
這個電報上面寫得清清楚楚:
王必成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連續趕路120公里,從魯南直接北上,堵住了垛莊,整編七十四師再也不可能有撤退的機會。
也是在幾天之后,六縱的特務團打到了孟良崮的身上,俘獲了整編七十四師的所有高級軍官,結束了孟良崮戰役。
而華東野戰軍六縱隊這一支“奇兵”,毛主席在戰役結束之后都感嘆,連他都沒有想到。
華東野戰軍六縱隊,早在華東野戰軍北上的過程中,就已經被粟裕提前安排在魯南一帶牽制敵軍,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粟裕在最后關頭竟然如此用兵,創造了奇跡。
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軍占領泰安、大汶口等地,氣勢洶洶地推進攻勢。
4月初,國民黨軍還?打通津浦鐵路兗州至濟南段,同時侵占魯南山區,隨后,他們又開通臨沂至兗州的公路,沿臨沂至泰安一線向新泰、蒙陰地區進犯,面對敵軍的步步緊逼,華東野戰軍在陳毅和粟裕的指揮下,遵循中共中央軍委“誘敵深入”的指示,繼續執行內線作戰方針。
他們充分利用解放區腹地的有利條件,調動部隊時而南移,時而北上,或向東,或向西,忽而分散,忽而集中,有進有退,圍而不打,使國民黨軍無法準確判斷華東野戰軍的意圖和動向。
4月22日,華東野戰軍發起泰蒙戰役,他們集中兵力向泰安方向進攻,4月26日成功攻克泰安,4月29日至5月1日,他們又向青駝寺、垛莊一帶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殲滅敵軍兩個團。
而?泰蒙戰役共殲敵3萬余人,為后續作戰積累了經驗。
戰役結束后,國民黨軍調整戰略部署,從臨沂、泰安一線分三路繼續向魯中區的新泰、蒙陰地區進犯,試圖進一步壓縮解放區的空間。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密切關注山東戰局的發展,在1947年的5月4日、5月6日、5月8日、5月11日、5月12日這幾天時間里,中央軍委連續發出電示,指示:
陳毅、粟裕等人誘敵深入,同時強調“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而?華東野戰軍遵照這一指示,決定集中全部兵力,圍殲位于國民黨軍密集隊形中央的整編第七十四師,5月1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的主攻部隊開始行動,他們迅速出擊,攻占鳳凰山、曹莊一線,切入敵軍陣地的關鍵位置。
5月14日,他們進一步展開攻勢,隔斷了整編第七十四師與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八十三師的聯系,奪取孟良崮周圍的戰略要點,形成對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包圍態勢。這一部署正是?l誘敵深入”的策略,為接下來的殲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包圍后,蔣介石親自趕赴徐州督戰,他企圖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為“磨心”,吸引華東野戰軍主力至孟良崮周圍,再調動10個整編師實施合擊,徹底擊敗華東野戰軍。
但?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迅速分析形勢,他們發現,國民黨軍已調動10個整編師向孟良崮增援,最近的援軍距離戰場不足10公里,最遠的援軍也僅需一兩日行程即可抵達。
面對這一緊迫局面,陳毅和粟裕果斷下令,各阻援部隊全力阻擋援敵,主攻部隊則加速進攻,力爭在援軍趕到之前徹底殲滅整編第七十四師。
5月15日13時,華東野戰軍發起總攻。
華東野戰軍之所以能夠發起總攻,就是因為張靈甫的退路已經被切斷,并且加入了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這個生力部隊,直接對整編七十四師呈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
而六縱早在華東野戰軍北上之前,就已經被粟裕提前安排在魯南一帶,牽制歐震兵團,甚至已經有很多人都忘了,粟裕安排在這里的這個縱隊。
在?1947年5月12日,王必成?接到圍殲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的任務:
堵住敵七十四師唯一退路:垛莊。
而?六?縱?當時?距離敵人有120公里,但要在兩天內走完120公里,完成此任務,當王必成?和?全?縱隊?將士們聽到受領圍殲七十四師的任務后,情緒高昂,同仇敵愾,紛紛表決心要為保衛漣水而犧牲的戰友報仇,但?攻克垛莊,任務艱巨,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1947年5月12日,六縱?五十三團二營四連受命擔任全團開路先鋒偵察連的任務。
在連長張峰、指導員高翔的率領下,從新泰白彥地區李莊出發,晝夜兼程,邊打邊走。沿途先后遭到國民黨地方武裝和還鄉團的五次襲擊阻撓,均被我軍?打敗,并繳獲部分武器。
該連隊從12日下午1時到14日凌晨跑完了120公里路程,提前8小時到達垛莊以南彭家嵐子村。
剛進村即迎頭與國民黨二十五師的一個連發生遭遇戰。排沿沙河右側包抄過去消滅敵人。
經10余分鐘激烈戰斗,敵人在沙河內丟下數具尸體退去。我軍?乘勝猛追,占領垛莊西南、岱山西側無名高地,堅守在已占領的陣地上12小時之久。
15日零時后,53團的一營、二營及師五十四團迅速對垛莊發起攻擊,全殲守敵,占領垛莊,切斷了七十四師的唯一退路。
而王必成和六縱在殲滅整編七十四師這件事情上有著如此大的激情,就是因為他們此前,與張靈甫可以說是結下了死仇。
1946年蘇中“七戰七捷”戰役勝利結束后,華中野戰軍北上兩淮地區,目的是為了保住淮陰?和?淮安?,只不過,在當時的局勢之下,中央以及華東地區的領導人在深思熟慮之后,決定暫時把精力轉為在城市外與國民黨軍進行運動戰。
隨后,華中野戰軍的第六師(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兩次參與了漣水保衛戰。
第一次保衛漣水戰役打響是在1946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
第二次保衛漣水是從12月3日至20日。兩次保衛作戰時間共計32天。
其中,第二次保衛漣水之戰,給當時的六?師?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后來因為整編?七十四師?的火力太過強大,漣水?的?城門已經被打破,國民黨軍已經進入了漣水?城?,王必成?只能下令所有部隊撤離,也是?第二次?漣水保衛戰?,讓王必成?和?六師?視為恥辱,王必成?在這一戰?之后?,不斷請求陳毅?和?粟裕?,給他們一個和整編?七十四師?交戰的機會。
在?整一個解放戰爭的過程中,華東野戰軍的六縱隊與不可一世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直接交戰三次(兩次保衛漣水,一次參加孟良固戰役)。
也是在第三次作戰中,王必成和六縱實現了此前的目標,徹底殲滅了國民黨軍的這個王牌部隊。
總攻?打響之后,孟良崮地區山峰陡峭,地形險峻,易守難攻,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從四面八方多路突擊,向敵軍陣地發起猛烈沖擊。
他們攀爬陡峭的山坡,穿越密集的火網,攻克一個又一個據點,戰斗中,雙方短兵相接,刺刀在近戰中頻頻碰撞,戰況之激烈在解放戰爭中極為罕見,華東野戰軍每攻占一個陣地,往往需要戰士們發起數次甚至數十次的沖鋒,反復爭奪,直至將敵軍完全壓制。
激戰持續至5月16日17時,整編第七十四師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被擊斃,華東野戰軍共殲敵3.2萬余人。
與此同時,國民黨軍的援軍在蔣介石的嚴令督促下瘋狂進攻,他們試圖突破阻援部隊的防線,救援整編第七十四師,有的援軍甚至進至距離孟良崮僅5公里處,戰斗異常激烈。
但是?華東野戰軍的阻援部隊頑強作戰,牢牢拖住援軍的步伐,使其無法靠近戰場,這一內外配合的戰術,確保了圍殲戰的最終勝利。
這場勝利,直接改變了華東野戰軍在華東地區的局面。
除了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以及粟裕提前埋下的“奇兵?”以外?,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也同樣離不開山東解放區人民的全力支持。
戰役開始前,華東局認真研究支前工作,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廣泛動員群眾,將支前作為中心任務,魯中區黨委、魯南區黨委和濱海地委及時向轄區內的黨政軍機關通報敵情變化,命令他們在敵人到來之前緊急行動。
他們組織群眾空舍清野,疏散資財,敷設地雷,為作戰做好準備。
山東省支前委員會從各地抽調2000余名干部,參加運糧的組織工作。他們在魯中區的馬站、黃山堡、東里店、悅莊等地設立軍糧區,每個軍糧區屯糧500萬斤以上,同時儲備適量的馬草。
在“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口號鼓舞下,山東解放區90多萬民工投入支前行動。
他們包括隨軍常備民工27萬人、二線常備民工15萬人、后方臨時民工48萬人,這些民工調運糧食4000萬斤、食油5萬斤、花生米50萬斤、食鹽1萬斤、干魚15萬斤,發動了之后,數以萬計的大車、小車川流不息地奔向前線,將物資送到戰士們手中。
而?北海支隊具有強大的運輸能力,每次運送糧食10萬余斤,每車載重八九百斤甚至1200斤,運送一趟的時間從五天縮短至四天,諸城支隊的小車平時載重150斤,戰役期間普遍增至200多斤,沂南縣組織臨蒙公路兩側的1萬多名群眾,冒著連綿陰雨,苦戰三晝夜,搶修公路50余公里,修繕石橋、木橋40多座。
由于大部分男青壯年奔赴前線,廣大婦女承擔了后方的繁重工作。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在?整一個孟良崮戰役前后,蒙陰縣野店區煙莊村的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六名婦女,在村干部和民兵上前線后,主動挑起村里的支前重擔。
她們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在戰斗的緊要關頭,六姐妹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操勞,每天來回奔走20多里山路。她們帶領村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草料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這些努力為前線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
而這六姐妹,也成為了當時解放區的一段佳話,即便到現在,在蒙陰地區,這六名巾幗英雄,都是人門口中相傳的對象。
除了后勤工作以外,地方部隊的付出也不能忽視。
孟良崮戰役中,地方武裝和游擊隊積極配合主力作戰。濱海地方武裝展開60余次戰斗,斃敵582人,俘敵923人,繳獲汽車3輛,摧毀敵區公所6個。他們一舉攻克華埠、高山子等據點,切斷臨沂至鄭城的公路,又在隴海路北拔掉臨沂至青口的公路上的石橋等據點,收復村鎮70余個。他們還在沂河以東襲擊從鄭城出擾的1000多名國民黨軍,斃傷俘敵副連長以下百余人。高廣珍爆炸隊四次埋雷,炸毀敵軍汽車8輛,殲敵50余人。
魯中區人民武裝部訓練1000多名爆炸能手,組成60多個爆炸破襲隊,這些隊伍攜帶大批地雷,分別到達蒙陰、大汶口、新泰等地,配合主力作戰。
萊蕪縣段明成爆炸隊埋設地雷96個,斃傷敵排長以下36人,搶修公路5次,搶運軍糧5.2萬斤、炮彈82箱,受到魯中軍區的通令嘉獎。
而?魯南地方武裝向臨滋公路出擊,以費縣至泗水段為中心,掃清兩側敵軍,控制公路100余公里,他們炮擊費縣城后,分兵兩路,一路沿臨費公路北側向東挺進,掃清溫水一帶敵政權,收復百余村莊,進至費東諸滿地區,將費縣至蒙陰、青駝至半程段公路全部破壞,國民黨部隊難以繼續快速移動。
另一路則?向臨費路南固口山區進擊,控制該地,破壞臨費路義堂以西、費縣城以東數十里,直逼湯恩伯兵團總部所在地臨沂城郊,讓湯恩伯忌憚不已?,他們還配合濱海地方武裝在高都一帶殲敵百余人,切斷臨鄭公路。
正是這些行動有效牽制了敵軍,為主力圍殲創造了有利條件。
孟良崮戰役共殲敵3.2萬余人,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魯中決戰”計劃,重挫其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而?整編第七十四師被殲后,蔣介石立即下令暫停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他召集進攻山東和豫北解放區的主要將領到南京,檢討沂蒙山戰事的經驗教訓,重新調整戰略和戰術。
戰役結束后,華東野戰軍主力集結于沂水、蒙陰之間休整待機,5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全國戰局和山東戰場的形勢,電示華東野戰軍集中全部主力于濟南、臨沂、海州以北地區,準備用六七個月的時間各個殲滅該線之敵。
5月28日至6月2日,華東野戰軍前委在沂水坡莊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華東局書記饒漱石作了關于準備反攻迎接勝利的報告,而?陳毅作了關于山東戰局和軍事問題的報告。
在這場會議上,華東局與華東野戰軍共同認為,孟良崮戰役后,山東戰局雖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取得主動,國民黨軍正積極準備再次進攻,而?華東野戰軍需繼續執行運動戰、殲滅戰方針,徹底粉碎敵軍的重點進攻,為山東戰場轉入反攻創造條件。
也是在華東野戰軍獲得了孟良崮戰役勝利之后,始終不驕不躁,淡定地分析每一個局面,而后步步為營,在一年多之后,取得了華東地區解放的全面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