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內部統計顯示,2024年全年,新能源車險虧損57億元,共承保車型2795個,其中137款車的賠付率超過100%,最高的達到了180%。
一些小米汽車訂單用戶還在天天期盼交付,更多提車的用戶已經開始曬各種用車體驗了。隨著車主在網絡發布提車、續保信息,各大保險公司對電動車保費定價高甚至拒保的話題,在用戶群和網絡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一邊是有小米車主曬出“21萬新車保費不足6000元”的驚喜,另一邊卻是“29萬車型保費直逼50萬油車”的錯愕;一邊是官方宣稱“合作險企定制化服務優化成本”,另一邊卻是續保車主遭遇“報價過萬、險企冷眼”的尷尬,大家各執一詞。到底哪個才是真相?我們對新能源車保費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據保險業內人員透露,新能源車尤其是部分純電車型,因為保有量少,事故嚴重性大,這幾年讓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驟然增大。保險行業內部的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有137款車的賠付率超過100%,最高的達到了180%,賠付率最高的是某大量進入網約車市場的品牌。
當智能電動汽車以“性價比顛覆者”的姿態闖入賽道時,其保險費用究竟是被地域差異掩蓋的定價謎題?還是新能源車險結構性矛盾的縮影?透過這場爭議,我們或許能窺見智能電車時代保險體系與用戶需求之間的深層博弈。
#新品牌續保貴,車主犯了愁?#
“馬上就到時間了,沒有保險公司聯系我,主動去找他們,還被刪了。”這句話出自一位駕齡6年,并且從未出過險的車主,其在去年購買了一輛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之后,在今年需要續保的時候竟然遭遇了這樣的事情。
無獨有偶,很多電動車車主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的保險訂單,不仔細看的話,這樣的保險費用不知道還以為是某些豪車產品。經過調查發現,保費偏高、續保價格激增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用戶所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可能我們江蘇這邊的保險費用都比較高,我們這邊道路環境大家都知道,然后我平時遇到的小事故其實有點多,再加上我是新手,去年可能小剮蹭出險出了4次左右,今年保險費用就直接漲了兩千多,我其實預想到了,所以內心還能接受。”
“在保險公司那邊詢價很高之后,我也跟小米自己的客服聯系過,然后他們推薦在小米官方的app上續保,然后我看了一下價格和保險公司的沒什么差別,因為我去年出了一次險,可能是這個原因,現在不管在什么平臺的保費報價都超了一萬。”
以上內容來自于一些保費過萬的小米汽車用戶采訪。其中有一位用戶提到了小米官方的續保渠道,對此應我們采訪需求,其也在官方APP上進行了演示。
我們了解到,其目前官方推出了定價1299元人民幣的“小米汽車無憂服務包”產品,該產品可通過官方APP在人保、平安等四家保險公司來投保,并購買包含免費基礎保養、事故救援等權益,但是在這一官方平臺上,我們也看到了動輒九千多,甚至超過萬元的保險報價。價格高低跟上一年出險的賠付金額有直接關系。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保險費用與其20-30萬元的車價明顯不符,遠超很多用戶的預期,尤其是在去年以六千到七千元投保的用戶,一年時間起飛的保費顯然難以讓人接受。針對這一疑問,也有小米車主對以上過萬的保險費用提出質疑,其表示自己續保的價格較去年還有降低,現在給出的報價是在6000-7000之間,其認為保險的費用和車輛所在地區、出險次數、用車習慣都有不同的影響。
但盡管這一報價低于萬元的保險費用,與之對應的是,一輛20萬的燃油車保險公司報價均價在4500元左右,相對來說小米的保費報價還是要貴一些,那么對于這樣的保險費用差異,我們也對保險從業人員進行了走訪了解。
#浮動的保費價格,被哪些因素左右?#
汽車保費,看似有著一個自定義空間較高的浮動區間,但是也有一些關鍵因素能夠影響到車輛保險費用最終的落地,通過對車險行業從業人員的走訪,我們在此列舉一些比較重要的參考點。
首先,保險費用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和車兩個方面,先說人的因素,車主年齡是一個影響保費的重要參考,這一點比較好理解,駕車人對于后續車輛的行駛安全會起到絕對的影響作用,那么在車主年齡低于25歲或高于50歲,保險公司將會列其為高風險年齡段,隨后保費便將上調。
同時,在車輛續保的時候,前一年車主的出險次數、理賠金額、違章次數也將被列為參考,出險金額較大也是漲價的重要因素之一,說明該車輛的賠付率較高;而報案次數以及違章次數則會從側面反映出車主在平時駕車或許有不良習慣,后續保險公司為規避風險也會提高車輛保險費用甚至選擇拒保。
再有,就是車的因素,其中包括車輛品牌、型號、年份、能源種類等等。車險是一個80%人為20%人兜底的商業模式。所以保有量越高的車型和品牌,保費費率系數相對就低。而保有量低的新品牌和事故頻次高的車型和品牌,保費費率系數就高。
另外像超過8年以上有過車損的車輛,由于車輛老化,且零部件可能存在換代停產的情況,導致維修成本高,理賠水分高,保費就會上漲;至于型號,保險公司通過車輛的零整比情況以及歷史理賠情況,篩選出賠付較高的品牌及型號,主要是 BBA 以及新能源等新勢力品牌,車險保費可能有所浮動。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專門提到了新能源類型的車,針對這一類型產品,現在的保險公司其實都會給出一個相對較高的報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業趨勢?
目前,在整體的新能源車險行業上,是一個完全虧損的局面,2024年全年,新能源車險虧損了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造成這種高賠付率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新能源車相對燃油車維修成本更高,現在的新能源車例如特斯拉、小米等很多都采用了一體化沖壓的零部件,同時再加上智能集成的特點,一些零部件出問題之后就需要成套維修更換,再有動力電池采用授權維修的模式,有著供應商自己的定價體系。
其次,新能源出險次數較燃油車提升明顯,一方面是35歲新能源車車主占比要比燃油車車主高14%,駕齡短再加上新能源車提速快等特點,容易在道路上發生險情;另一方面則是新能源車由于使用成本優勢,運營車輛占比也較燃油車高,日常使用頻次更大。
再有,車輛投保費用與車輛實際用途不符,接著前面的問題,很多人將新能源車作為運營車輛,但是保險依舊按照家用車投保,非營運車輛保險平均價格僅為營運車輛的一半左右,但后續出險導致賠付率高于100%。
最后,車險價格與車輛待發風險不符,這一點所指的主要是現在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由于行業內卷等因素,新能源車迭代速度過快,導致保險數據積累不足,最初的保費定價出現偏差,后續續保更容易出現保費上漲的現象。
基于以上幾點,現在的保險公司便會對新能源車投保、續保報出更高的價格,所以現在基本上新能源車的保險費用都會比燃油車更高,如果在疊加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保費便會像小米汽車那樣直接起飛。
#小米激情的用戶,與被抬高的保費#
從行業的角度我們列舉了一些左右保費價格的主要因素,那么針對小米,為什么其保險費用會被抬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等級,我們其實能夠從用戶畫像當中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小米汽車的用戶年齡層普遍偏低,這從雷軍最初的造車理念就已經明確,堅持手機的性價比優勢,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打下來,進而讓更多地年輕人擁有新能源產品,在價格本就略高的新能源市場給出性價比優勢,小米自然就收獲了大量的低年齡層用戶。
其次,小米汽車品牌的宣傳方向,之前小米在手機產品上強調性能、參數這些信息屢試不爽,同樣在汽車產品上還是堅持這樣的策略,零百加速、最高時速、最快圈速等等話術,在產品所定位的年輕群體當中,確實激發出了用戶的荷爾蒙。
但是1500匹馬力的車不設置電子圍欄,放到大馬路上可能就是一個潛在的定時炸彈,智駕層面的安全保證似乎也不是宣傳的重點,盡管雷軍公開強調,輔助駕駛要隨時接管,但是在更多其他遙遙領先信息的堆砌下,這點安全提示基本上就淹沒在汪洋大海。
“超跑性能”的“平民版下放”、“高階智駕”的“全民營銷”,一切為了銷量和流量,但事實卻是沒有一方能夠稱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當掌控不及,得到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個負面與悲劇。
3月24日,一段小米SU7 Ultra在市區道路飆車并撞飛電動車騎行者,視頻顯示,這輛未上牌的小米SU7 Ultra以150km/h高速行駛,因避讓掉頭車輛失控撞向路邊,撞擊瞬間時速仍達80km/h以上,事故導致電動車車主重傷送醫。
3月29日,小米SU7的高速事故持續引發關注,事故車輛在開啟NOA智能駕駛輔助后,行駛到施工路段與路面障礙發生碰撞,據當事人家屬稱,碰撞后車輛起火,并且車門無法打開,車內三人不幸遇難。
此時我們就看到了會使小米汽車在保險行業被冷眼想看的各種原因,主流用戶群體的年齡范圍、事故率上漲、新能源車的屬性,算是BUFF集滿,此時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小米用戶在第一年出險之后,保費就直接起飛。
那么在此,我們其實想深究一下為什么小米汽車會被打上特殊對待這樣的一些標簽?
都說產品和使用圈層受眾互相關聯,但是同樣都是新能源電動車,在小米汽車這樣的人群畫像背后,我們會認為是小米的營銷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營銷過了火。
小米汽車的營銷其實完全是雷軍的個人營銷,如果沒有雷軍的加持,小米可能并不會像現在這么成功,那么此時就會給消費者帶來一些錯覺,我可以完全信任雷軍所說的話,以及品牌產品所主推的技術。
但兩三秒破百的加速能力,試問有多少普通消費者此前接觸過?千匹的馬力,是個會開車的人就能駕馭?過度的傳播,帶來過度的信任,同時被調動起來的情緒,也讓人們過度信任自己的能力。
缺少了對極致性能的敬畏,并且對于自身能力究竟有多少沒有摸清,說白了就是“菜還愛玩兒”,那最后導致一系列負面事件的發生,結果還要導致其他一些正常用車的消費者跟著一起背黑鍋。
說到底就是一個代步、家用的產品,非要因為其新能源的屬性,抓住性能這一點不放去放大宣傳,可能車企只是想表達一下自身在這方面的能力,但是到消費者的耳朵里之后,有多少人能夠管住自己的右腳不去放肆一下?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雷布斯還不像一些友商的高管在嘴上那么肆無忌憚,但是你去看看發布會上展示的PPT和話術,別那么天真了,都是商人,不表現出來你喜歡的樣子,你又怎么會笑著掏錢消費呢?
歸根結底,這其實更像是一個品牌與產品理念的問題,新能源車最廉價的就是加速,速度很快、動力很猛,車企會抓住這樣的產品點去著重宣傳,同時結合小米所說的年輕人的第一臺車,這樣的產品邏輯其實是把一個難以完全操控的車交給不成熟的消費群體的行為,在這樣的營銷之下,會為很多風險事件埋下隱患。
此時再看小米汽車的保險費用,保費的上漲或許也和車本身關系較小,但是跟車企、跟現在新能源車所處的環境、品牌的營銷方式有著很大的關聯,這是一個連帶的關系,也是一個跳不出的圈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