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切實加強學術理論研究和傳播工作,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努力形成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才能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奮勇攀登世界學術理論制高點
學術是時代的回聲,思想是理論的結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各項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振聾發聵,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時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著一系列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了不辜負這個時代,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旗幟和靈魂,更加自覺地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在理論創新創造、學術發展繁榮上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
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要不斷與時俱進,也同樣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要站在歷史和時代制高點上,在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原創性理論支撐。歷史的制高點,就是從內在邏輯上完整準確地回答所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源流和分野;時代的制高點,就是搞清楚學科在當代社會發展中所處的方位、時代對學科的要求等時代問題并作出理性回應。這就啟發我們應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和跨越時空的視野,勇攀世界學術理論的最高峰。
學術研究貫穿古今,理論探索超越國界。一方面,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持續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大力推動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積極倡導做有思想的學問,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基礎理論體系,扶持振興有風骨、有靈魂、有擔當的中國學派,進而引領中國學術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我們要徹底破除對西方學術理論的盲目崇拜、生搬硬套,堅決反對把西方的學術思想、觀點、范式、方法奉為圭臬、削足適履。同時,我們也決不能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而是要充分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學術理論成果,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堅定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占據世界學術理論的制高點。
深刻把握學術研究前沿趨勢
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進展和成果的傳播工作,既是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精辟深邃,明確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指導原則和根本要求。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進一步強調,要“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學術傳播既要符合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等基本特征,也要滿足學術性、前沿性、知識性的更高要求。一般來說,真實性要求采訪報道真實的事實,而不是以假亂真、胡編亂造;時效性要做到迅速、及時,而不是“慢半拍”“炒冷飯”;準確性就是要對新聞事件確切表達、精準描述,而不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
進一步說,學術傳播的學術性要求重點關注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體現宣傳研究闡釋成果的時代高度、理論深度和學術厚度;前沿性要求緊密追蹤學界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反映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發展趨勢和最新成就;知識性要求注重闡明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的增長點、創新點,與國際學術界進行平等、有尊嚴的交流爭鳴。
為了提高學術傳播的質量和水平,在深刻認識和充分把握新聞傳播規律與編輯出版規范的基礎上,既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也要大興“俯下身、沉下心”的調查研究之風,還要發揚“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作風,更要反對“長空假”、提倡“短實新”的文風。我們唯有精心采編有思想、有溫度、有品位的學術資訊,方能有效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著力在權威性上下功夫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語重心長、發人深省,為我們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所謂“集散地”,原意是指大宗物產集中運銷的地方。而學術理論資訊的集散地,是對大量學術理論信息系統生產、采集、加工、發布等活動場域的一個形象比喻。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設學術理論資訊的集散地,需要推動有組織科研、有組織采編、有組織出版、有組織傳播的有機結合。
首先,應以服務有組織科研為目的,在知識生產和理論創造中催生具有思想穿透力與理論原創性的精品力作。其次,應以有組織采編為基礎,對學術理論資訊進行深層次編輯加工與全方位采訪報道。再次,應以有組織出版為動力,在理論學術界推出融通中外、貫通古今的扛鼎之作或傳世巨著。最后,應以有組織傳播為載體,在中外學術思想激蕩中清晰而響亮地發出中國正聲。四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要想成為世界學術理論資訊的權威集散地,關鍵在于樹立學術理論資訊的權威性。其評判依據主要包括,是否能夠反映學術前沿和發展趨勢、是否能夠推動和引領學術發展、是否能夠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我們應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找準科研工作與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提升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能力水平。同時,我們應以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來促進學術國際傳播,集中呈現國內外重大學術會議、活動、項目和成果等,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學術影響力。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秉持為人民做學問理念,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努力建設世界學術理論資訊的權威集散地,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奮力譜寫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