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34%的綜合關稅正式落地。這并非政策上的技術調整,而是明確的信號: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正在進入又一個強硬周期。對中國制造而言,尤其是以外貿為導向的工業自動化企業,這道新關稅墻可謂“當頭棒喝”
長期以來,不少中國工控品牌在美洲市場上依賴成本與交付速度的優勢與歐美品牌競爭,在價格敏感型客戶群體中逐漸打開局面。而現在,這種優勢在高額稅負下幾乎瞬間蒸發。產品出廠價格與到岸成本之間的落差擴大,不僅直接削弱了客戶采購意愿,也迫使部分渠道商叫停正在進行的訂單談判。更具破壞性的是,企業此前在美國市場多年投入建立的渠道體系,也在政策變動中面臨重構的壓力。
從分析來看,這其實給自動化的“國產替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窗口期。
產業鏈下游動蕩與上游受限
這場關稅風暴不僅切斷了出海路徑,還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同時引發了震蕩。對中國本土的自動化廠商來說,不只是賣不到美國,高端芯片和控制技術,美系同盟仍有影響力,更可能買不到核心器件。在這個以模塊化構建為基礎的行業中,控制芯片、工業傳感器、高精度連接器等關鍵零部件仍有相當比例依賴歐美及日韓技術體系。當中美在技術出口、原材料貿易方面開始出現管控信號,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安全問題再次被放大。
與此同時,下游客戶的不確定性也迅速上升。自動化設備的采購通常伴隨著企業內部的技改計劃、產線升級甚至新業務布局,而當前的市場情緒明顯趨于謹慎。我們認為,在出口訂單劇烈波動的背景下,制造企業在資金、規劃和資源調配上的保守姿態,使得原本火熱的自動化改造項目按下減速鍵。尤其是在3C電子、通用機械等對外依賴度較高的行業板塊,這種“觀望”情緒可能已經開始傳導至設備采購層面。
國產替代的窗口期正在打開
盡管沖擊顯而易見,但關稅帶來的也不僅是壞消息。對國產工控品牌來說,這恰恰是一個多年難得的窗口期。過去十年,歐美日品牌憑借技術積累和品牌優勢,在中高端市場擁有穩定護城河。但現在,隨著美國產品成本陡增、交期拉長、服務不確定性增強,不少原本依賴進口設備的中國制造企業,開始主動尋求國產替代方案。
其實早些時候,美國就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發生變化,中國的工業自動化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
例如,匯川技術自2012年開始國際化探索,主要銷售變頻器、工業機器人、伺服系統等產品,截至2023年,海外營收達到17億元,同比增長90%,并在東南亞市場如印度、越南、泰國等地設立辦事處,提供高穩定性、高節能型的解決方案。中控技術則在東南亞、中東、非洲、歐亞等地區加大市場布局,2023年上半年海外合同額增長109.6%,并與沙特阿美、殼牌等國際客戶深化合作。英威騰也成功開拓了澳洲、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際市場,2023年上半年海外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61.48%,特別在新興市場保持較高增速。
雖然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對越南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也產生影響,但這些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大多以當地市場為主,且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因此,美國對越南、歐盟等地區的加稅對其影響相對有限。例如,匯川技術在越南和泰國的業務主要面向當地市場,且其產品和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因此不受美國對越南的關稅影響。中控技術和英威騰也在東南亞和其他海外市場通過本地化運營減少了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
這些數據和案例表明,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通過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在新興市場,成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不僅有助于分散市場風險,也為國產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崛起提供了契機。
市場上已有一些企業開始反應迅速地調整戰略。部分國產品牌趁機推出“美國市場替代計劃”,不僅在價格與性能上優化產品矩陣,還重點強調本地化售后服務與快速交付能力。這些原本處于邊緣的競爭力,如今反而成了核心賣點。同時,在市場需求導向下,國產設備廠商也正在加快與上下游技術伙伴的合作,嘗試構建更具穩定性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體系。
這種變化不是短期的補位行為,而是長期格局的重塑。在這一過程中,真正具備產品力、系統整合能力和行業經驗的本土企業,將有望從“低端替代者”走向“中高端主力供應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關稅沖擊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西門子、三菱電機等外資巨頭也在加快本土化步伐,這對于國產品牌替代也是一種挑戰。
總結
危機是一次真正的能力檢驗今天我們所面臨的不僅是一場外貿危機,更是一輪全行業的能力檢驗。工業自動化是一個高度復合的技術產業,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波動中站穩,必須同時具備三個維度的競爭力:核心產品的可控性、供應鏈的安全性、應變能力與全球戰略的執行力。
真正值得尊敬的工業品牌,不是依靠風口崛起,而是能在風暴中活下來、活得更強。國產工業自動化企業正處于轉型深水區,能否借此加速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躍升,能否用長期主義穿越周期的不確定性,才是未來五到十年最值得關注的看點。
這場關稅風暴可能還會持續下去,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也難以短期內消解。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制造不會就此止步。越是風高浪急,越是構筑內在力量的最佳時機。只要產業鏈足夠扎實,技術路徑足夠清晰,市場戰略足夠靈活,那么這場貿易戰,也終將成為中國工業品牌邁向全球舞臺的磨刀石。
?5月巴塞羅那展?
(2025年5月13-15日 巴塞羅那GRAN VIA展館)
?6月上海展?
(2025年6月18-20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觀眾報名| 申請展位 ? |交通指南
?8月深圳展?
(2025年8月27-29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觀眾報名| 申請展位 |交通指南
?展會咨詢?
觀眾客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