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作為距離今天的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在當代穿越劇中有很多都是以它為背景的,觀看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感慨那至高無上的權利,甚至有些人心中會想若是自己也能夠回到清朝,不說當皇帝了,當一個親王就可以了。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清朝爵位制度也是很嚴苛的,在大清能夠被稱為王爺的只有兩個位置,一個是親王一個是郡王,雖說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其中的待遇所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爵位之間的差距,你就能知道要是回到大清當王爺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
一、爵位
其實對于清朝的爵位,在大清還沒有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了雛形。真正讓它形成一種制度的還是在皇太極時期。眾所周知當時的大清還在創業階段,所以為了能得到這些王爺的忠心,皇太極就主張親王和郡王的爵位都能世襲。
這也就是后世所說的“鐵帽子王”當時這些宗室的關系都很近,是以整個宗室都很團結,在創業階段這一政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等到國家平穩后,就不是這樣的了,就連皇帝都不能保證他的孩子不貪圖享樂,更不要說這些靠著國家養護宗室了。
反正他們無論干不干活都能得到朝廷所給的工資,只要他們在這個位置一天就能夠拿一天的工資,但他們的貪圖享樂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僅會影響大清在百姓心中的感觀,甚至還會對國家的財政帶來影響。
后世的皇帝也很快就認識到了這個弊端,于是開始對爵位制度進行改革,在乾隆時期甚至規定因功獲封和恩封都不能世襲,一般都是襲了幾代后就會出現變故,可能會停止或者是遞減,畢竟這些王爺的后代萬一出現紈绔子弟呢?
并且此時你要是想要從郡王成為親王,那也不是一般的困難,只能通過自己的能力用過功績來晉升,后期皇帝對于爵位是把控的很緊的,是以你要能討統治者的眼緣才能被晉升,其實這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國家的王爺少了,剩下的這些王爺能得到資源就多了。
二、待遇
王爺放在今天也就是一個職位,只要是說到了職位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不用說大家也能夠知道,工作肯定是要發工資的,親王和郡王之間的工資相差也是很大的。親王一年的工資能有一萬兩銀子,但郡王只有他的一半五千兩銀子。
當天就連給的祿米郡王也比親王少了一半,親王一年的俸祿,郡王要兩年才能夠得到,當然在這可能有人覺得郡王的工資也太低了。但他要是和貝勒相比,那也是超過貝勒很多。可能有人會說難道在大清當王爺就只能領一份工資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通過這些影視劇我們也能夠知道很多王爺都是要在朝中任職的。這在朝中工作,就能夠有其他的收入了,能夠得到這個職位所帶來的獎勵和補貼。為什么沒有說俸祿?因為在大清無論是你在朝中干幾個人的工作,你也只能領一份工資。
這些有能力的親王也就是天選打工人,畢竟和皇帝關系近,皇帝對你放心,并且無論干幾份工作都只要給一份錢。當然這錢也不是固定的,是要看你哪一份工作所得到的錢更多,就領哪一份報酬。
其實親王的俸祿已經是整個朝中最高的工資了,是以絕大多數的王爺都會得到親王的俸祿,不過皇帝還是很仁義的比如說這一份工作可能會有補貼,這些錢皇帝也都是給王爺們,畢竟總不能讓他們一直工作,一點好處都沒有。
其實在封建王朝中,最重要的還是皇帝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你得到了皇帝的喜歡,皇帝對你極其贊賞,或許還能夠給你雙倍的俸祿。又或者是你這個差事辦得好,皇帝很高興,這獎勵也是源源不斷的。
并且再怎么說他們也是王爺,他們能夠被稱為王爺,單單是這個稱謂就能夠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很多重要職位,親王會比郡王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工作所能得到皇帝贊賞的機會也越大,并且所得到補貼也就越多,在這就能夠看出親王和郡王之間的區別了。
雖說這兩個爵位都能夠被稱為王爺,但是在很多地方待遇的區別是很大的。這些王爺定然也是要有自己的王府。但是和今天一樣,他們不能有王府的所有權,只能是居住權。并且你要是得罪了皇帝,可能直接就給你趕出去了。
首先要說的就是王府的大門,要是親王的話府門就有五間,但要是郡王的話,那就只能有三間,可以說從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出親王和郡王的不同,甚至就連門上面的釘子也不一樣,內部定然是差距更多。
并且整體的面積親王的府邸也比郡王大很多,現存最大的親王府就是恭親王的府邸,一般清朝的親王府面積是在二到六萬平方米間,但要是郡王的話,即使是你再得寵,你的府邸也不能超過三萬平方米,這就是差距。
最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親王和郡王身上的衣服不一樣,相信不用說大家也能夠知道,并且不僅是衣服不同,就連這兩人出行的時候,依仗也是不同的。清朝看一位王爺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從衣服上的所繡的龍來看的。
要是看到在他的衣服上繡有五爪金龍四團,不用懷疑這一位是親王無疑,要是看到他的衣服上也是四團龍,但不是金龍是行龍,那他就是郡王。
三、妻妾
相信大家對于這兩人待遇最看重的就是后院的妻妾了,在封建王朝中,王爺可比不得皇帝,想要多少妻妾就有多少妻妾。
是要根據自己的身份來定的,接下來看看后宮的階級,和皇帝后宮中有這么多等級不同,在這些王爺的后院中只有三個等級。首先就是嫡福晉,她也是整個后院中地位最高的女性。
眾所周知大清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在他們還沒有建國前,對此是沒有這么高要求的,甚至有些人能夠娶好幾個嫡福晉。
但是在皇太極建立了大清后就不是這樣的了,他就將之前的那些制度都摒棄了,規定無論是誰,一個王爺都只能有一個嫡福晉。在嫡福晉下面的就是側福晉,這就不像嫡福晉那樣一個王爺只能有一個。
一位王爺能夠有好幾位側福晉,但是具體能有多少位,還是要看他的地位,在大清建立之初,對此還是把控的很緊的,規定了一位王爺最多只能有兩位側福晉,兩位側福晉的是親王,你要郡王,那你就只能有一位側福晉。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這一政策就發生了改變,可能是乾隆覺得大清來到了盛世,即使是多兩個女子,大清也能夠養得起,是以他就開始給這些王爺們特權。從乾隆開始,一位親王的側福晉能有四位,要是郡王的話,能夠有三位側福晉。
侍妾是整個后院中地位最低的,她們在后院的地位僅僅比丫鬟高一些,所以對于她們的人數也是沒有特殊規定的。后院的女子一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起來。雖說都是王爺的孩子,但因為他們的母親身份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嫡長子,并且他也是能夠得到最多的資源。并且大清還很看重能力,所以要是這些孩子中有能力更出眾的,他們也能夠得到這個位置。
結語
根據大清降等襲爵的制度,親王的兒子就是郡王,郡王的兒子就不能再被稱為王爺了。要是想打破這一困境也是有辦法的,看你能否得到皇帝的看重和賞識,這也是封建王朝中逃脫不了的大局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