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苦思的問題,都是成長的契機;每一次思維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發;每一次教研的分享,都是集體教育智慧的傳遞。
喜看杏壇添新色,樂聞木鐸振新聲。為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理念,充分發揮學科育人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索學科育人新路徑,成都市雙流區公興小學于4月1日開展“大單元任務群視域下的語文跨學科教學”主題研討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課例展示、深度研討雙軌并行,全體語文教師在沉浸式教研中共繪教學改革新圖景。
活動現場,黃素寒老師執教的《一分鐘》課例驚艷亮相,黃老師通過創新構建“三維聯動”教學模式,以“情境統整、任務驅動、跨科融合”帶領孩子們共同探索一分鐘里的秘密。
課堂上,黃老師以 “好習慣奇遇記”單元情境為統整,圍繞“抓內在聯系,進行簡單推斷”核心任務,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課文插圖,角色體驗”等多種方式,體會人物心情,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教學中,黃老師抓住“剛想、才、等啊等”等詞語,充分引導學生朗讀,讀出心情,讀出情緒,讀出結果;在層層推進的朗讀指導中推理故事原因,推斷故事結果。然后設“時光倒流,收獲成長”情境,強化推斷,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并感悟“一分鐘的重要性”。最后黃老師創新引入道德與法治學科元素,通過視頻案例,引導學生發現一分鐘的現實價值。
教與研攜手,學與思并肩,正是在這種學習與反思、探討與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課后研討環節中,全體教師圍繞“教學設計”“教學行為”“學習觀察”幾個方面開展卷入式研討。
在思維碰撞中,既有對“大單元任務群語文跨學科設計”的理論探討,也有“如何實現語文跨學科教學難點”的實操建議。
與會老師也進一步提出,在教學研討中要立足單元整體,立足學科特點,關注跨學科實踐,而針對一年級的教學,還應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情境用語和學習單的設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此次教研活動不僅展現了公興小學在課程改革中的先鋒姿態,更通過“教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實踐,為本校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變革提供了鮮活的樣本。教師們帶著“學科跨界而不越界”的深度思考,繼續在育人方式變革的征途上探路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