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充科技職業學院主辦,南充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張瀾研究中心承辦,南充張瀾紀念館、西充張瀾故里管理所協辦的第二屆張瀾生平與學術思想研討會,于2025年4月2日,在南充科技職業學院舉行。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抗日烽火中的張瀾”。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張瀾先生逝世70周年,4月2日,恰逢張瀾先生誕辰153周年,南充科技職業學院舉行張瀾生平與學術思想研討會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上午9時,研討會開幕式在南充科技職業學院音樂廳舉行。出席研討會的有“抗日烽火中的張瀾”征文活動入選論文作者、張瀾先生的親屬、南充科技職業學院的領導、二級學院的書記、教師代表、全體輔導員、張瀾書院學員共計500余人。還特別邀請了民盟南充市縣組織及駐市高校民盟組織的負責人、南充二中、四川蠶絲學校、南充六合絲廠的相關同志蒞會指導。
(南充張瀾紀念館表演的紅色情景劇《瀾心家語》)
在開幕式上中共南充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徐遠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王小丁副院長宣讀“抗日烽火中的張瀾”征文活動獲獎者名單。接著舉行了頒獎儀式,中華職教社常務理事、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南充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王曉晴親自為一等獎獲得者,張瀾先生的外孫女陳和平女士頒獎。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王曉晴為張瀾外孫女陳和平頒獎)
張瀾先生外孫張學憲代表張瀾親屬在會上發言。民盟南充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吳薇代表民盟南充市委員會致詞,對研討會的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在開幕式上民盟南充市委員會、南充紀念館、張瀾書院表演了精彩的節目。
(瀾之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張雯松發言)
開幕式結束后,研討會正式舉行。在大會發言環節,瀾之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南充科技職業學院理事長、張瀾先生曾孫張雯松以《論張瀾先生的朋友之道》為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張瀾外孫女陳和平,四川大學教務處長、黨躍武教授,民盟成都大學主委桂世權教授、筆潤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盧林發、民盟南充市委員會賈德燦、民盟常德市委員會彭梅華等在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江蘇南通陸秀云、南充方志館鄧雯、南充張瀾紀念館陽瓊、西充張瀾故居馬玉竹、南充科技職業學院李湘等20余人在大會上作了書面發言。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徐遠火致歡迎詞)
本屆研討會有一下幾個特點: 1. 領導高度重視,保障措施得力。中華職教社常務理事、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南充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王曉晴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全程參加研討會。王曉晴董事長出席研討會就是對學院開展張瀾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王曉晴先生是一位對職業教育獨有情鐘的企業家,從事職業教育30余年,先后創辦了南充旅游中職學校、四川省張瀾職業技術學校、南充技師學院、南充科技職業學院,為發展張瀾家鄉的職教事業做出了特殊重大貢獻。當他知道張瀾先生的親屬出席研討會,親自為他(她)們安排,提供了最好的住宿條件,以此表達對張瀾先生及親屬的敬意。王曉晴先生特別注重學校的思政工作,重視對張瀾先生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傳承張瀾愛國思想作為學校思想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南充科技職業學院成立之時,王曉晴先生親自安排學院設立了張瀾研究中心。目前該中心已為南充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張瀾研究方面在全國處于第一方隊。
(張瀾先生外孫張學憲代表張瀾親屬發言)
學院黨委書記徐遠火,對舉辦張瀾生平與學術思想研討會給予高度重視,將其列入4月份學院的重點工作之一,數次組織召開相關會議,部署安排相關工作。在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下,研討會圓滿成功舉行。
(民盟南充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吳薇致賀詞)
2、 開幕式與紀念活動融為一體,民盟南充市委員會大力支持、協助。4月2日,是張瀾先生誕辰153周年,開幕式與紀念活動融為一體,中間穿插了文藝演出。民盟南充市委機關及部分區縣及南充市各高校民盟組織負責人應邀出席了研討會。參賽論文的數量、質量有所提高,參會人員省別有所增加。本屆研討會收到的論文80余篇,來自北京、廣東、湖南、江蘇、重慶、四川等地。有8名張瀾的親屬提供了論文。
(四川大學教務處長、教授黨躍武發言)
3、論文作者、來賓、學院師生共同參會。這屆研討會最大的亮點是,論文作者、來賓、學院師生共同參會。這屆研討會的主題是“抗日烽火中的張瀾”,這是學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張瀾誕辰153年的重要活動。為了讓更多人參與,發揮其更大的教育功能,學院進行了思政課大課堂新嘗試。把在小會議室舉行的研討會搬到了大音樂廳;把少數人參加的關門會議,擴大為論文作者、來賓、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全體輔導員、張瀾書院學生等600余人參加的公開大課堂。現場聆聽張瀾親屬、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與會者仿佛回到了80年前中華民族偉大的奮斗抗爭的歲月,作為今天的中國人、作為中國青年一代,既為今天祖國的強大而自豪,更要為明天的祖國努力學習奮斗。
(出席第二屆張瀾生平與學術思想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合影)
研討會成為一場生動的大思政課、成為資深專家的講座、成為紅色文化的載體、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的大課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