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孟 為
設計/ shelly
2024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繼續高歌猛進,以1286.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5.5%,新能源市場滲透率超過47%。
市場的激烈淘汰賽,也讓車企品牌的表現愈發分化,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也在這樣的分化之下,發生了微妙的變動。
2024年,零跑汽車全年累計交付新車近30萬輛,同比增長超100%,超額完成25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銷量達1540077輛,其中新能源銷量達800000輛,占比超50%,同比增長63%。
上汽通用別克GL8 PHEV自2024年6月上市后,月銷量穩定在每月3000-4000輛,成為推動GL8重新殺回月度銷量榜首的重要車型;廣汽傳祺通過推出PHEV的E8車型快速切入家庭MPV市場,該核心產品的銷量迅速爬升,在24年四季度月均銷量超過6000臺、一汽紅旗在新能源車上開始加大對PHEV的投入,整體能源汽車銷量已在持續增長。
核心客戶業績的增長,也給正力新能帶來了增長的機會。
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中,正力新能排名第9,裝車量9.85GWh,市場占比1.8%,連續三年持續增長。
2025年,零跑汽車的銷量目標是要超過50萬輛;而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銷量目標是超越80萬輛以上,同時在2025年將推出寶駿享境、全新大型SUV等多款新能源車型;而廣汽傳祺不僅在E8系列產品銷量持續提升,更將推出傳祺向往S7戰略產品以及系列產品。
上汽通用1月份官方宣布將在年內推出7款新能源車型,涵蓋純電、增程和插混等多種動力形式,同時別克品牌也將在GL8 PHEV車型成功的基礎上,將PHEV拓展到更多續航里程和配置的車型。一汽紅旗方面,今年將推出PHEV版本的多款車型,將搭載旗下多款的暢銷車型從3月份到6月份陸續上市。
與此同時,基于豐田全球的汽車戰略延伸,豐田已經在2025年3月份在中國推出全球首款搭載自動駕駛的純電SUV車型鉑智3X,正力新能作為首發的電池供應商,是為數不多的進入豐田體系純電新能源車型的電池合作伙伴。
這些利好,對于一直以來堅持只做獨家A供,不做B供的正力新能來說,無疑是對外界質疑其客戶集中度過高的最好回擊。
2025年4月3日,正力新能正式開啟公開發售,這也預示著正力新能即將登陸港股,意味著正力新能在資本化方面邁出重要步伐,進入了發展新階段。
誰是正力新能?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是國內極少數來自于汽車零部件背景的動力電池公司。
其創始人都曾長期在汽車零部件企業擔任要職,有著豐富的汽車零部件行業經驗和資源。
正力新能總經理陳繼程表示,正力新能區別于其他企業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汽車零部件基因。
一是,公司創始人根據以往的經驗,選擇在動力電池這一專業領域“高度聚焦,深度耕耘”;深刻的零部件基因,讓他們更易于融入汽車文化,深知如何與主機廠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關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動力電池企業也不能固守技術路線或產品,需要適應主機廠頻繁的需求變化,與主機廠計劃保持協同;
同時,在整個新能源整車領域面臨盈利難的行業背景下,更需要動力電池企業準確、及時地把握產品的生產成本并找到改善的關鍵,以從容應對主機廠降低成本的要求;
此外,動力電池企業不僅在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健全質量控制體系,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更需要對客戶訂單生產與交付的不確定性進行預測管理等。
這些來自于汽車零部件的從業經驗積累,對于從事動力電池業務的正力新能至關重要。
二是,早期公司創始人投資的新中源豐田(現為正力新能合營企業),作為豐田汽車唯一在海外的電池生產企業,一直專注混合動力電池產品的生產,豐田電動車的多元化技術路線,也使得正力新能在面對不同市場需求時,能夠提供更加靈活和全面的解決方案。
這種對多元化技術路線的發展理念,也讓正力新能在入局動力電池行業后,持續將重心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技術的產品開發和適配上。
2024年,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滲透率增長,就是依賴這兩類產品的快速增長,累計銷量超過630萬輛,增幅超75%。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增程/插混純電化也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增程/插混新能源車的電池,從最早的配備電量10-20度,純電續航100公里左右,到現在發展到配備電量超過50度甚至更高,未來增程/插混新能源車的純電續航里程將超過400km。
這種增程/插混純電化的發展趨勢也為以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技術的產品為重心的正力新能提供了更大的增長潛力。
陳繼程表示,正是基于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對動力電池技術潛力的堅定信心,正力新能才決定進入動力電池領域。
在這樣的背景下,目前正力新能已經完成了A輪、B輪兩輪融資。
A輪投資方包括海松資本、南京江寧、中金上汽新興產業基金等,融資總額高達24億元;B輪融資獲得了新中源創投、東南投控、蘇創能源投資等機構投出的10億元。
兩輪融資后,正力新能估值182億元人民幣。
爭議中成長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正力新能的客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2024年,零跑、五菱、廣汽、上汽通用等車企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大幅增長,為正力新能帶來了更多的訂單。
2025年開始,廣汽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其中多款車型(覆蓋PHEV和增程式動力)獨家搭配正力的電池產品首發。同時隨著豐田首款全球搭載高性能自動駕駛的純電車型鉑智3X在國內的上市,以及上汽通用今年將推出的多款PHEV和增程式等車型,這些都將進一步鞏固正力新能在動力電池市場的地位。同時從零跑和五菱今年官宣的新上市車型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來看,有多款車型是獨家或首發搭載正力新能的電池產品,預計2025年正力新能有望在交付量上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正力新能的業務快速發展體現也開始在數據上有所體現:
其一,行業地位和排名不斷提升。
自2019年成立以來,正力新能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排名顯著提升。2022年,其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名第12位,2023年上升至第10位,2024年進一步躍升至第9位,特別是在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細分領域,正力新能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正在不斷增強。
其二,營收持續增長。
正力新能的營收從2021年的14.9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1.6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66.6%。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超51.3億元,同比增長23.3%。
這一增長趨勢反映了正力新能在市場中的強勁表現和客戶對其產品的高度認可。
其三,利潤首次轉正。
數據顯示,正力新能在2024年得益于業務規模的增長和綜合毛利率的提升,利潤首次轉正。2021年凈虧損4.02億元,2022年凈虧損17.20億元,2023年凈虧損5.90億元,2024年實現盈利0.91億元。
這表明了,正力新能已經逐步走向盈利之路,其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是利潤快速轉正的關鍵因素。
外界看到的數據變化,是正力新能一直追求高凈資產回報率的自然結果。
高凈資產回報率一直是投資人衡量企業投資價值的關鍵數據,以及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以國內某些二線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來說,其凈資產回報率僅為1.6%或4%左右,而頭部企業往往在20%以上。
陳繼程表示,正力新能在高凈資產回報率方面一直強抓管理,同時也有自己的優勢競爭力。
一方面得益于正力新能成立較晚,避免了早期技術路線不確定期在產線上的大幅投資,沒有歷史包袱;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公司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智能化制造,正力新能與主機廠共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生存與突破
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這些又恰恰突顯了正力新能作為一家汽車零部件背景出身企業經驗的重要性。
他們深知,降本和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不僅是客戶的現實需要,也是自己的生存立命之本。
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正力新能也采取了一系列戰略部署:
首先是高度重視研發投入。
從數據看,正力新能從2021年至2024年,研發開支分別為2.21億元、3.29億元、4.24億元和5.56億元;公司采用“5-3-1”研發策略,即5年研究未來電池材料體系、3年搭建技術平臺、1年開發量產電池產品。
這一策略使正力新能在技術創新上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其次是正力新能率先提出軟件定義電芯工廠的理念,發布了智能工廠ZOE(Zenergy Operation Excellence)架構。通過智能化系統,正力新能實現了從研發端起始的9大模塊、50道工序、3000多項過程參數監控數據覆蓋全域共享、精準運營、大數據驅動。
目前,其新一代25GWh軟件定義電芯工廠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通過AI技術提高了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數據顯示,2024年,其產線自動化率超過95%。
第三,正力新能推廣電池產品的模塊化設計,與企業電動化平臺深度合作,實現靈活的電池包組合。這種模塊化設計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產品的通用性和適配性,進一步增強了正力新能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正力新能透露,目前其同一產線滿負荷生產相同尺寸不同電化學體系電芯產品的切換時間只需要3天,生產不同尺寸電芯產品的切換時間為50天。
此外,正力新能還開發了可拆卸、便于維修保養的電池技術等,以為產品研發和技術突破的“第一性”原則,積極解決行業痛點。
與此同時,正力新能也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等領域。
他們圍繞超高鎳體系研發,推出了同時滿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三高一快”四大性能要求的航空電池,正力新能也是首家獲得AS9100D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動力電池企業。
近年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穩步增長,預期將由2024年的900.2GWh進一步增長至2029年的3564.5GWh,復合年增長率為31.7%。在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預期將由2024年的549.9GWh增至2029年的1961.4GWh,復合年增長率為29%。
中國新能源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動力市場的格局雖有呈現出頭部企業愈發集中的格局。對正力新能這樣的企業來說,雖然挑戰巨大,但也面臨著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新的市場機遇,正在以靈活的市場策略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大爆發時代的到來,數據中心、人形機器人等算力和動力場景需求也為正力新能拓展陸海空全新應用場景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領域。
據悉,隨著此次開啟公開發售,核心投資人對正力新能的業務前景也表示了充滿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