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在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或學習后,即便身體已疲憊不堪,仍選擇在深夜進行娛樂活動,如刷短視頻、追劇、玩游戲等,這種“報復性熬夜”行為背后隱藏的健康風險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了解他們的熬夜情況。28歲的職場新人李女士表示:“白天工作壓力特別大,各種會議、任務一個接一個,感覺自己完全沒有空閑時間。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松下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哪怕知道熬夜不好,也控制不住?!蓖瑯?,大學生于某也無奈地說:“白天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準備各種考試和作業,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覺得時間是自己的,不知不覺就熬到很晚。”
“報復性熬夜”這一概念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白天因工作、學習等壓力而失去自由時間,只能在夜晚通過熬夜來“找回自我”的行為??此剖且环N放松方式,實際上卻給身體帶來諸多危害。
對此,相關專業人士指出,長期“報復性熬夜”對身體健康的損害不容小覷。從生理層面來看,熬夜會干擾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影響新陳代謝。正常情況下,人體在夜間會進行自我修復和排毒,而熬夜會打亂這一進程,導致內分泌失調,進而出現皮膚變差、長痘、脫發等問題。此外,熬夜還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長期如此,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不僅如此,“報復性熬夜”對心理健康也有負面影響。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波動大等問題。長期熬夜還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既然“報復性熬夜”危害這么大,我們該如何擺脫這種不良習慣呢?心理咨詢師給出了建議。要改變對時間的認知,學會合理規劃日程,提高白天的工作和學習效率,避免將事情拖延到晚上;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睡前1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可通過泡熱水澡、聽舒緩音樂等方式放松身心,幫助入睡;調整心態也很重要,不要將夜晚視為唯一的放松時間,白天也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短暫的休息和娛樂活動,緩解壓力。
“報復性熬夜”看似是對忙碌生活的一種“反抗”,實則是一種不健康的應對方式。我們需要正視這一問題,從自身做起,調整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畢竟,健康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不要讓一時的放縱,給未來的自己埋下隱患。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