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炮兒”不老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玉波 通訊員 白帥國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防務事業部303車間座圈班,有一群平均年齡超過40歲的班組“老炮兒”,每月依然有300余小時奮戰在生產一線。
“講究”是“老炮兒”們堅守的信條。座圈是關重件,質量和節點決定著防務產品的產出進度,直徑2~3米的座圈精加工尺寸公差值在基本尺寸的千分之一,就猶如壯漢繡花。
班長王金柱憑借多年的座圈機加經驗,推行“五精工作法”,即精準計劃、精準操作、精確記錄、精密協作、精誠服務,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迅速發現機加過程中的隱患和細微瑕疵。正是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座圈班生產的產品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
“老炮兒”們崗位不同卻閱歷豐富,工作起來樣樣“門清”。
在加工某直徑接近3米座圈產品時,產品精度要求高,由于座圈過大,加工一件與其他座圈相比更容易磨損刀具,特別是正在精車切削過程中,如果刀片達到使用極限而繼續使用,很容易出現瑕疵品。
勞模王培慶通過控制加工座圈吃刀量分析刀具磨損原因,摸索出一套切削加工方法,有效控制了座圈變形,提高了刀具使用壽命。他還針對半精加工比精加工刀片更容易磨損的實際情況,改進使用方法,分開使用刀片,使刀片利用率提高25%以上,單產品年節約刀具加工費超1.2萬元。
“老炮兒”做事深思熟慮,出手老道,遇到事情,總能想出最周全的解決辦法。朱海濱就是一個“老道”之人。某哈汽產品機加是座圈班第一次獨立承擔競標項目的粗加工任務,是車間拓展外部市場的“第一仗”,意義重大。朱海濱說,“必須保證機加一次合格率100%,打響‘大型環類件加工生產線’品牌特色。”
他冷靜剖析,先從工件的下基準面對槽刀,利用數控編程,通過連續多次進刀的方式,高質量完成內孔加工。同時,通過專用量具和量規測量和分類計算的方式,有效保證了T型槽的測量尺寸,確保項目穩步推進。
“老炮兒”不老,他們用一場場漂亮的“攻堅戰”,詮釋著“老炮兒”耿直、執著的真性情。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