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我州以適宜的氣溫和多元文旅業態吸引了眾多游客,迎來出游小高峰,文旅市場熱度攀升,展現出蓬勃活力。
民俗風情游熱度飆升
4月6日,記者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看到,以親子家庭為主的游客群體身著朝鮮族傳統服飾,在充滿民族文化韻味的園區內拍照打卡,沉浸式體驗民俗風情。據景區統計,假日期間園區預計接待游客逾5萬人次,為我州春季旅游市場注入強勁活力。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運營總監朱保坤介紹,“清明假期,園區游客接待量旺,為延邊旅游旺季的到來開了一個好頭。清明節后,我們將繼續推進智慧導覽系統升級,籌備實景歌舞表演等,在五一前完成全園服務設施換新,為游客呈現更富文化魅力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在汪清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來自各地的游客正在欣賞精彩的農樂舞表演,“零距離”感受朝鮮族農樂舞的獨特文化魅力。展示館以汪清縣的朝鮮族農樂舞發展歷史為主線,以圖文、實物展示及場景還原、實景沙盤和教學體驗的形式,詳細介紹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追根溯源、發展演變、表演形式和傳承保護,充分展示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發展歷程。
紅色文化游備受青睞
清明假期,去延邊博物館追憶歷史成了很多人的休閑選擇。4月6日,到延邊博物館參觀的市民和游客眾多。延邊博物館設有5個展廳,反映從古代到近現代的延邊歷史,各個部分層層遞進,講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本以為對家鄉的歷史已經足夠了解,沒想到走進博物館,才發現延邊過往更加波瀾壯闊。”延吉市民劉先生說。
敦化市歷史博物館憑借豐富的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門場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市民和游客仿若穿越千年,從渤海國的興衰變遷,到抗日戰爭的戰火淬煉,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蓬勃發展,每一件文物、每一處景觀,似乎都在講述著各族群眾在這片土地上攜手奮進的動人故事。來自重慶的李先生說:“通過參觀,了解了敦化地區的抗戰歷史以及各民族的文化風俗,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偉大精神,同時也深切領會到各民族在抗戰中團結一心、共同御敵的偉大力量。”
在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游客同樣絡繹不絕。前來參觀的游客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在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和一件件歷史文物前駐足聆聽,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對黨忠誠、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來自長春的殷先生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