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進口危化品監管和水果通關領域形成示范。
據科技日報本月消息,深圳海關自主研發的智能查驗機器人已引入海關系統全國首個“滿血版”DeepSeek-R1,實現技術升級,并在進口危化品監管和水果通關領域形成示范。
據介紹,在機器人研發過程中,深圳海關科技部門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基于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構建的貨物監管領域知識庫“查驗寶典”,可為一線關員提供快速、準確的監管指引,問答準確率達 95.3%;基于擴散模型的圖像修復技術,可讓破損標簽重現關鍵信息;多模態對齊技術,可實現“以圖查文”的跨模態檢索;知識蒸餾技術,能將法規文本理解效率提升 40%;訓練構建的知識圖譜,已收錄 2.3 萬條危化品實體關系。
數據顯示,深圳海關通過整合梳理海關通關、查驗、艙單、智能卡口、集中審像、稽核查等 10 個關鍵業務系統數據,匯聚關區近 3 年超 8000 種進出口商品 HS 編碼,構筑智慧數據底座,為海關通關驗放、商品檢驗、風險控制、對企監管等多業務條線與場景提供智能化升級基礎。
在危化品監管領域,基于 DeepSeek-R1 構建的“法規 — 標準 — 案例”三維知識圖譜也展現出獨特優勢。通過大模型的聯合推理,系統可同步解析相關文件,在復雜光照、污損等惡劣環境下仍保持 95% 的識別精度。自今年 1 月試點以來,該系統已成功攔截 3 批次危險品申報不符情況。
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潘峰表示:“在提升監管能力的同時,我們通過相關技術的應用,實現口岸進口水果整體查驗時間減少 30%,進口危化品整體查驗時間縮短 50%,人工干預環節減少 80%。”
IT之家注意到,深圳福田、皇崗等口岸今年還先后上線推出了翻譯機、智能清潔機器人、咖啡機等設備。此外,在媽灣智慧港建設及碼頭自動化改造過程中,同步推進港口車載式大型集裝箱檢查設備、海關遠程 5G 智能檢疫設備、海關合成管控中心等設施設備智能化改造;建設智能分撥吊柜系統,升級智能卡口,實現碼頭作業和通關檢查作業高效協同。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IT之家
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后臺小編聯系,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注明本公司原創內容,轉載和商務合作請聯系慕老師159 0176 7989(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