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這3項政策已經到期,納稅人不能再享受,會計們申報增值稅時要注意了!
這是您在祥順企服閱讀的第 21,122篇
01
這3項政策已到期
納稅人不能再享受
一、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
《財政部關于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46號)
政策要點:自2019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對歸屬中央收入的文化事業建設費,按照繳納義務人應繳費額的50%減征;對歸屬地方收入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各省(區、市)財政、黨委宣傳部門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等因素,在應繳費額50%的幅度內減征。各省(區、市)財政、黨委宣傳部門應當將本地區制定的減征政策文件抄送財政部、中共中央宣傳部。
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
重點提取:
1、延續實施階段性降費率政策。 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延續實施一年,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 。
2、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執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 。
三、加計抵減政策部分到期
目前該政策已經到期,尚未發布延期政策,以前享受該加計抵減政策的納稅人,2024年已經不能享受。加計抵減政策執行到期后,納稅人不再計提加計抵減額,結余的加計抵減額停止抵減。
仍在執行的加計抵減政策
1、政策要點: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集成電路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17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工業母機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25號)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43號)
02
2025年納稅人
如何享受加計抵減政策?
以先進制造業企業為例:
2025年4月,小天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稅率13%,銷項稅130萬。當期取得進項合計104.2萬,其中專用發票抵扣稅額104萬;普通發票(購進旅客運輸服務計算抵扣)抵扣0.2萬。
按照規定,納稅人應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5%計提當期加計抵減額。
因此小天 公司加計抵減的發生額=當期進項稅*5%=104.2*5%=5.21萬。
小天 公司2025年4月應交增值稅=銷項-進項=130-104.2=25.8萬,同時,當期可以加計抵減的金額為5.21,所以最后實際應該繳納的增值稅為25.8-5.21=20.59萬。
賬務處理:
1、銷項部分
借:銀行存款 113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0萬
2、進項部分
借:成本或者費用科目 806.66萬(按進項稅稅率倒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4.2萬
貸:銀行存款 910.86萬
由于當期產生了增值稅,期末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
3、轉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25.8萬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5.8萬
轉出后,應交增值稅科目的期末余額就是0了,而其中的各項專欄,銷項稅、進項稅額都和增值稅申報表對應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一致,能對上的。
4、抵減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21
貸:其他收益 5.21
(注意:如果執行的小企業會計準則沒有其他收益科目,計入營業外收入即可)
5、支付稅款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0.59萬
貸:銀行存款 20.59萬
申報表填寫:
填寫附表1
填寫附表2
填寫附表4
這個表才是關鍵,是加計抵減需要填寫的地方。也是先進制造業企業應單獨核算加計抵減額的計提、抵減、調減、結余等變動情況的一張表格。
03
加計抵減政策截止之前的余額
怎么做賬?
1、計提時沒有做賬務處理的情況
也就是增值稅申報按可以加計的進項稅相應比例計算加計抵減金額時候不需要做賬務處理。
直接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報表附表4記錄計提數。
比如當月進項稅100,按10%加計,應該計提10的加計抵減數,那么直接在附表是填寫10即可。
#實際抵減時候這部分再做賬#,計入其他收益,同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報表附表4記錄抵減數和期末未使用數。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其他收益
比如當月實際抵減了5的加計抵減數,剩余抵減數位5。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
貸:其他收益 5
那么現在加計抵減政策截止了,按政策剩余的抵減數不能用了,申報表上不允許你填實際抵減金額了,賬務上也不需要做任何處理,你始終是以實際抵減的計入了其他收益,沒抵減的你也沒做過賬。
2、計提時有做賬務處理的情況
那為什么有小伙伴說怎么處理賬務上多計提的呢?
那是因為有一部分朋友為了在賬務上體現加計抵減的計提,抵減過程,在每個月計提時候就進行了賬務處理。
比如當月進項稅100,按10%加計,應該計提10的加計抵減數。
賬務上就做了一個
借:應交稅費-加計抵減 10
貸:遞延收益 10
實際上也不影響當期損益,因為還沒實際抵減,只是在賬上體現了,同時增值稅申報表附表4也填寫計提數10,這樣申報表和賬務就有個對應。
那么實際抵減時候,比如當月用了5。
在把遞延收益轉到其他收益。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5
貸:應交稅費-加計抵減 5
同時
借:遞延收益 5
貸:其他收益 5
增值稅申報表也在實際抵減欄次填寫一個5,期末結余5,和應交稅費-加計抵減期末余額也對上。
那么如果你是這樣做賬,現在加計抵減政策結束了,你直接把剩余計提數沖銷了就是了。
借:遞延收益 5
貸:應交稅費-加計抵減 5
04
已經享受了加計抵減
如何更正申報?
05
加計抵減、加計扣除的區別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43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工業母機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25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集成電路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通知》(財稅〔2023〕17號)
·《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7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提高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44號)
來源:上海稅務、二哥稅稅念、稅務經理人。內容僅供讀者學習、交流之目的,不做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在留言區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