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微短劇行業的熱鬧一如既往。
從年初《好一個乖乖女》刷屏社交媒體的破圈效應,到《家里家外》引發的全民追劇熱潮,如今的微短劇市場正逐步從“野蠻生長”邁向“精品化”與“多元化”的新階段。
在青島,這座以開放、創新聞名的海濱城市,微短劇浪潮已澎湃涌來。
4月7日,中青影視與鳳凰聯眾、澎聚傳媒在鳳鳴北都數字經濟產業園攜手開啟戰略合作,探索微短劇與品牌、電商、文旅的深度融合。
三方攜手,不僅是資源整合,更是對“微短劇+”無限可能的探索。而當“微短劇+”成為新趨勢,這個行業未來發展或許比微短劇本身更值得深挖。
爆款頻出,流量加持的“新興產業”
2025年初,國家廣電總局啟動“微短劇+”行動計劃,并持續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跟著微短劇學經典”“微短劇里看品牌”等創作計劃。
這一政策預示著微短劇行業爆發式增長的必然趨勢,也標志著微短劇這一內容形態真正從娛樂載體升級為產業賦能的載體,深度參與到千行百業運營模式與價值鏈條的重構之中。
由此,國家傳遞的信號很清晰——內容精品化的較量正在進化為微短劇的核心戰場。競爭維度的升級,倒逼創作者必須回歸內容本質。那些精準捕捉時代情緒、創新融合多元形態、劇本內容制作精良的微短劇,終將在產業賦能的浪潮中,成為延長行業價值鏈的關鍵推手。
對此,中青影視文化傳媒(青島)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戌坤表示:“微短劇行業早期依賴爽點吸引觀眾,但隨著觀眾審美疲勞,需求也逐步轉向情感共鳴與影視化制作。2025年作為微短劇影視化關鍵年,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之下,制作團隊紛紛開始注重內容、場景、美術等品質提升,追求符合影視水準的審美。基于此,我們公司也從最初的外部承制模式逐漸轉向自建生態,包括編劇團隊和內部后期制作的全流程服務,以提高精品比率、作業時效和內容特色化,適應微短劇題材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眾所周知,中青影視是一家多元化影視制作公司,其微短劇作品以題材多元、制作精良著稱,精準觸達不同圈層用戶。據最新統計,中青影視已制作并發行了數百部風格各異、題材豐富的微短劇作品,收獲了數以億計的播放量。
就其此前作品來看,《退婚你提的,我走你哭啥》以單集付費轉化率19%創年度商業化紀錄,帶動原著小說閱讀量增長320%;《都重生了誰還談戀愛啊》憑借“反套路重生”題材,單集反轉次數最高達7次,知乎“重生經濟學”話題閱讀量突破9億;《至尊丐婿》融合非遺“蓮花落”曲藝,快手下沉市場覆蓋率高達61%……
這些爆款案例不僅為中青影視贏得了市場認可,也為微短劇行業的商業化探索提供了成功范本。
而此次“牽手”鳳凰聯眾、澎聚傳媒,立足于三方在微短劇領域的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無論是從內容創作到市場拓展,還是從品牌塑造到行業影響力提升,都將為微短劇行業在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強強聯手,品牌賦能的升維之戰
在注意力碎片化的當下,微短劇產業以日均3小時的用戶時長刷新著行業認知,而傳統媒體平臺則正經歷著影響力重構的關鍵轉型。
當兩種看似處于不同維度的內容形態開啟戰略握手,這場融合不僅催生出新的內容生態范式,更預示著傳媒產業價值鏈條的創新升級。
王戌坤表示:“此次簽約后,在我們多方聯盟的前提下,將發揮各方優勢創作能力和資源,提升作品的吸引力,也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新題材的勇氣和資源。借助這一優勢,我們可以深入挖掘此前微短劇領域鮮少涉及的紅色題材和革命歷史領域,走在行業前端,打造具有獨特價值和深度的行業特有IP。”
從內容創作的角度來看,中青影視憑借其多元化的題材和精良的制作,已在微短劇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而鳳凰聯眾和澎聚傳媒則在平臺資源和市場推廣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三方合作后,將能夠整合更多的創作資源,拓展內容創作的邊界,打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吸引力的微短劇作品。
正如王戌坤所說,結合鳳凰網青島這一傳統媒體的平臺優勢,中青影視可以將更多的優質內容推向更為廣泛的觀眾群體,而澎聚傳媒則可以通過其市場推廣能力,為這些優質微短劇內容找到更精準的客戶邀約與受眾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方簽約將為行業樹立一個新的標桿,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和資源進入微短劇領域。而這一合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模式,也將為其他微短劇制作公司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更高層面來說,當主流媒體掌握微短劇的話語轉換密碼,正能量傳播找到了更為多元化的表達切口,用豎屏敘事重構重大主題報道的紀實微短劇系列,也終將觸達更多的Z世代用戶。
多元賦能,產業與行業的深度嵌入
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突破504億元,用戶規模接近7億人,增速高達15%。
毋庸置疑,憑借“短、爽、快”的敘事節奏、優質緊湊的內容劇情以及高強度的用戶黏性,微短劇已成為品牌營銷和文化傳播的全新載體。
就已有數據來看,在文旅領域,《我的歸途有風》熱播期間,取景地“樂山”的全網互動量暴漲2倍,五一期間游客量同比增長45.5%;《一夢枕星河》以蘇州歷史文化為背景,成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推薦項目;在商業領域,星巴克微短劇《我在古代開星巴克》以創意穿越劇情為亮點,將現代咖啡文化與古代市井生活巧妙結合,帶動線下門店客流量增長18%,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的播放量突破3億次;在品牌領域,美妝品牌谷雨通過定制家庭情感微短劇《大過年的》,將美白功效融入劇情沖突,通過道具植入、成分科普等多樣化手段精準觸達女性用戶,品牌聲量躍升至行業第四,貢獻率達60%……
可以看到的是,傳統廣告的“硬植入”模式在用戶注意力稀缺的當下逐漸失效,而微短劇憑借劇情化的內容,為品牌提供了“潤物細無聲”的營銷路徑。由此觀之,一場由品牌、企業、產業共同參與的商業生態重構,正在發生。
“微短劇通過多樣化題材和靈活的廣告植入、品牌定制等業務,將進一步吸引廣告客戶投資加碼。通俗點來說,微短劇與電商、文旅等產業的結合并非簡單的跨界,而是通過流量效應和場景化呈現,為產品和產業賦予真實的使用場景,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王戌坤補充說道。
通過故事化表達和場景還原,讓產品自然融入劇情,增強消費者的代入感和購買意愿。同時,品牌方與編劇的充分溝通確保微短劇的創意與品牌文化相契合,以更貼近用戶的方式實現品牌、企業以及產業定制劇的高質量發展。
王戌坤表示:“我們會提前制定拍攝計劃,提供給鳳凰聯眾、澎聚傳媒,如果咱們客戶有一些類似于廣告植入、定制的相關需求,可以融合到我們微短劇當中,實現多方的共贏。”
實際上,微短劇不僅是內容形式的革新,更是產業邏輯的再造。當品牌、文旅機構、電商平臺紛紛入局,這一戰場已不再是微短劇行業的獨奏,而是一場跨領域、多主體的生態協同。在這一背景下,誰能率先構建“內容-品牌-產業”的閉環生態,誰就將在萬物皆可“微短劇+”的時代下,成為下一個內容經濟的定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