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架像被龍卷風刮過!"紐約主婦艾米莉舉著手機拍攝沃爾瑪空蕩的家電區,鏡頭掃過價簽上醒目的"Made in China"這是4月5日全美超市的真實寫照。
隨著特朗普宣布4月9日起對華商品加征34%關稅,一場由焦慮催生的囤貨狂歡正在上演,美國民眾的購物車正上演著魔幻現實主義的"中國制造保衛戰"。
特朗普這一加征關稅的決定,可不是一件小事兒,它直接影響到了美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消息一傳出,美國民眾那可是炸開了鍋。不少人紛紛拿起手機,打開電腦,在網上瘋狂搜索各種信息。
他們都在搜啥呢?
“我該在關稅實施前買什么”
“我該搶購什么”
這些關鍵詞,一下子就成了搜索引擎的熱搜詞。
大家都想著,趁著關稅還沒正式影響到商品價格,趕緊囤點貨,能省一點是一點。
你還別說,美國那些媒體也沒閑著。
他們根據各種相關信息,給民眾精心列出了一份份 “購物清單”。
這清單啊,可就成了美國民眾購物的 “指南”。
大家都眼巴巴地瞅著清單,想著按照上面的來,準沒錯。
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些清單里,“中國” 這個詞頻繁出現,成了一個怎么也繞不開的關鍵詞。
這是為啥呢?
咱們都知道,中國可是制造業大國,在全球供應鏈里那可是占據著重要地位。
好多在美國市場上常見的商品,那可都是 “中國制造”。
從日常的生活用品,到各種電子產品,中國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特朗普加征關稅,首當其沖受影響的就是這些從中國進口的商品。
關稅一漲,商品的成本就上去了,價格自然也要跟著漲。
美國民眾們也不傻,他們心里清楚,要是等關稅正式實施了,這些中國商品的價格肯定得大幅上漲。
所以啊,他們就想在漲價之前,趕緊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買好。
在谷歌趨勢上,"中國商品清單"搜索量暴漲580%,"關稅前必買"成最熱話題。這場全民參與的消費狂歡中,三類商品成為焦點:
生存剛需派:
中國產衛生紙、方便面、速凍水餃遭瘋搶,加州Costco甚至出現"兩家庭為最后一箱老壇酸菜面對簿公堂"的鬧劇。疫情期培養的"中國胃"遇上關稅恐慌,讓某跨境電商平臺方便面銷量暴增300%。
科技發燒友:
海信75英寸4K電視、大疆無人機、小米掃地機器人被科技博主集體推薦。紐約程序員馬克驅車200公里搶到最后一臺海信電視:"省下的關稅差價夠買三年Netflix會員!"
隱秘囤貨黨:
美妝博主揭秘"中國成分平替清單",完美日記口紅、花西子散粉成新寵。更有精明主婦囤積義烏產圣誕裝飾:"現在買比12月省47%!
以前這些東西價格實惠又好用,可關稅一加,價格可能就會高得讓老百姓咋舌。
還有各種時尚的服裝,中國的服裝不僅款式多樣,而且性價比超高,一直深受美國民眾喜愛。
但關稅政策一旦落地,這些服裝的價格優勢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對于美國的一些年輕人來說,電子產品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美國年輕人喜歡的手機配件、智能手環等產品,不少都是來自中國。
他們原本可以用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這些心儀的電子產品,可現在關稅的陰影籠罩下來,他們也不得不考慮在關稅實施前趕緊入手。
美媒列出的 “購物清單” 里,包含了各種各樣的中國商品。
這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美國民眾對關稅政策的擔憂。
他們害怕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影響到原本的消費計劃。
從這件事兒咱們也能看出,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真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個看似簡單的關稅調整,卻能讓普通民眾的生活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也讓我們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如此緊密,任何一個決策都應該謹慎考慮,因為它不僅影響著本國的經濟,也會對其他國家以及全球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于美國民眾來說,他們在關稅實施前瘋狂搜索 “囤貨清單”,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他們只是想在這場政策變動中,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而 “中國” 在這些清單里頻繁出現,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家人們,你們對這件事兒有什么看法呢?
覺得美國民眾這樣瘋狂囤貨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對于特朗普的加征關稅政策,你們又怎么看呢?
快來評論區留言分享,咱們一起討論討論,看看大家都有哪些獨到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