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勝‘十四五’沖刺三千億”的沖鋒號下,作為達州主城區“菜籃子”重要供應基地,雙廟鎮以“開局即沖刺”的奮進姿態,以“雙主業”為軸,以科技賦能為翼,以“數字+產業”雙輪驅動,在2萬畝蔬菜基地和1萬畝苧麻產業帶掀起春耕熱潮,在建設“川東菜園子”的征程上全速前進。
在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園區,智能化無土水培系統正在進行升級維護。當前正是春播設施養護空檔期,工人們正在清理無土水培設施中的根系殘留物,調配營養液、恒溫調控,為下一批水培苗創造最佳生長環境。
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園區實行統一育苗、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統一指導、統一物資、分戶管理,將產、供、銷有機結合,破解了規模基地蔬菜種苗需求、質量安全、組織銷售三大難題,實現了年產鮮菜10萬余噸,產值近4億元,帶動周邊村民戶均增收1.8萬元,先后獲得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稱號。
達川區蔬菜現代農業核心園區管理人員 劉建全:去年,我們園區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升級,種植了茄果類、瓜果類、葉菜類等品種,實現了增產20%,年產銷蔬菜10萬余噸。今年,我們將繼續提升蔬菜品質,全力保障達州主城區“菜籃子”供應,讓市民吃得更好、更新鮮、更放心。
園區不僅保障著民生“菜籃子”,更成為川東農耕文化傳播的新高地。2024年已接待研學團隊32批次,開發了蔬菜生長、無土栽培等特色課程,年接待學生超4萬人次。
達川區實驗小學學生周 洋:我看到了無土栽培,我感覺無土栽培很適合我們現在的現代化。
雙廟鎮錨定“農業強鎮”目標,構建蔬菜、苧麻“雙輪驅動”產業格局。2024年新發展設施蔬菜500畝,完成3000畝苧麻品改,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聯營機制,帶動7218戶群眾戶均年增收1.82萬元。同時持續開展科技興農技術培訓,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提高農民現代化種植意識,推廣因地制宜的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惠及農戶2300余人次。
在雙廟鎮苧麻育苗示范基地,連片大棚內的“川苧16號”新種苗已進入關鍵生長期。工人們正在進行苧麻苗管理,為移栽做好前期準備。
達川區雙廟鎮羽林園家庭農場業主覃方春:今年我們通過大棚設施育苗技術,在10畝大棚里,培育了抗病性更強的“川苧16號”新品種,預計可種植400畝土地,所有苧麻苗已全部預定完成,這批優質苧麻苗將在4月底5月初完成移栽。
今年,雙廟鎮持續推動產業發展穩中向好、鄉村振興走深走實、民生福祉應濟盡濟、環境治理向善向美。聚焦產業規模化,緊盯蔬菜、苧麻兩大優勢產業,大力實施“雙基”“雙百”計劃(2萬畝蔬菜基地、1萬畝苧麻基地,培育100個新型經營主體、100名致富帶頭人),扎實推進蔬菜深加工、苧麻品種改良,高質量塑造“川東菜園子”品牌,進一步完善蔬菜園區功能配套,推進智慧化改造。
雙廟鎮黨委書記黃河:2025年,雙廟鎮將堅定落實區委、區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終扛牢農業大鎮擔當,聚焦蔬菜、苧麻兩大優勢產業持續用力,探索運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育苗、種植、管理、銷售等各環節,推動雙廟鎮蔬菜產業提檔升級、苧麻產業品種改良,實現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蛻變”,在建設“老家達縣·宜美達川”的生動實踐中展現雙廟擔當。
來源:達川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