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攻克一起積壓10余年的煤泥、煤矸石處置案件,不僅成功化解了環保安全隱患,更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
這起積壓案涉及4座露天堆放的煤泥、煤矸石山,是某能源公司與被執行人執行糾紛中的標的物。由于長期露天堆放,這些煤泥、煤矸石持續自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加之其緊鄰旅游景區和鐵路干線,既破壞了景區的生態環境,也給鐵路運營帶來安全風險,因而被環保部門多次督辦,成為生態治理領域久拖未決的“沉疴頑疾”。更為棘手的是,這些煤泥、煤矸石的權屬爭議極為復雜,牽扯多地法院多起訴訟,導致處置工作停滯長達10余年。
面對這一“硬骨頭”,該局秉持“如我在執”的工作理念,主動出擊,展開全面攻堅。執行人員首先通過梳理最高法的裁決書等,成功鎖定權屬線索,解開了權屬爭議的“死結”。隨后,市中院執行局向全國6家法院發出協查函,全面排查在先查封情況,為后續處置工作掃除程序障礙。
在推進處置過程中,該局積極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無人機激光測繪技術,對4座煤泥、煤矸石山進行高精度測量,將面積等測量誤差控制在2厘米以內。同時,還多點采樣,深入檢測煤泥、煤矸石的密度和質量,并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化驗,確保評估數據的精準性與可靠性,為后續拍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最終,相關煤泥、煤矸石被成功拍賣。
這起案件的成功處置,取得了顯著的法律與社會效果,不僅申請執行人獲得部分受償,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而且社會效益突出,鐵路沿線的安全隱患得以徹底消除,景區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助力“大同藍”生態名片擦得更亮。
大同日報記者:錦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