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頓巴斯》的影片就是由博內爾拍攝于2015年,時長54分鐘的紀錄片。
博內爾用平實的鏡頭地記錄了戰后滿目瘡痍的頓巴斯,滿是彈坑的公路、轟炸后傷亡的平民、失去孩子的母親、躲在地窖里長達7個月的老人孩子、年輕人的墳墓……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部被封藏多年的紀錄片!
根據臉書帖文,博內爾5日發布的視頻其實拍攝于3月3日。
當時她正在頓巴斯地區,身后是一幅戰爭場景,背景音中清晰可聽到炮火的聲響。“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受難者,炮火連天,”博內爾寫道。
除了介紹戰爭情況,博內爾也在視頻中提到自己的作品早年無人問津一事。
2015年,博內爾曾拍攝了一部關于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紀錄片《戰火中的頓巴斯》。
據博內爾表示,她的影片沒有得到傳播的一個原因是,法國國內媒體以及西方人權組織對影片的有意“過濾”:“法國電視臺拒絕站在我這邊,沒有人想傳播出去,國際特赦在選中后又刪除了我的影片。
那一個月我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后來又無人問津,沒有一個人想去對外傳播這部影片。”
博內爾說,除了法國電視臺,她也去找了德法電視臺還有法國電視六臺等媒體。
她寄過信,也發過郵件,來到頓巴斯之前,她一直想方設法傳播這部影片。然而,“所有方法我都試過了......沒有人回復我!沒有人!”
除了這樣“過濾”影片外,據博內爾稱,影片還不斷地在網上被刪除。“這部影片不斷地在網上被刪除,我沒有怪罪任何人,我知道地緣政治很重要。但我的影片不是詩情畫意,這是關系到老百姓啊。”
“現在你們知道了為什么只能在俄羅斯看到這部片子,因為有人在不斷地刪除它,”博內爾憤慨地稱。
值得注意的是,博內爾在視頻中還就外界批她“親俄”作出回應。她表示,自己沒有站隊,所做的努力只是想讓影片得到播出。“有些人說我為俄羅斯站隊,我一點都不親俄。我就想知道到底什么時候才能播放我的紀錄片,僅此而已啊!”
此前,博內爾在法國電視臺CNews3月1日的節目上稱烏克蘭當局轟炸頓巴斯地區平民,在法國社交媒體引發軒然大波,有人力挺博內爾,也有人批評她。
據法國《南方快報》3日稱,博內爾主要被批評“有偏向”,如法國《世界報》駐俄羅斯記者貝努瓦·維特金就在推特發文,批她只支持“親俄分裂分子”。
因此,在5日發布的視頻中,博內爾還一度頗為氣憤地沖法國媒體,尤其是“過濾”她的影片的電視臺喊話,讓他們找出紀錄片有問題的地方,或者提出不同意見,而不是一味的“封殺”她的影片。
“去問問法國電視臺誰干的,我讓他們去仔細分析我的影片,去看看里面的時間地點人物。證據完全對的上,沒有任何的剪輯,沒有任何的偽造,經得起任何人的推敲。有本事你們就來!來啊!”
《戰火中的頓巴斯》記錄的是戰后頓巴斯民眾的生活狀況與他們在戰爭中的遭遇。
根據紀錄片,人們可以看到因烏克蘭政府軍的炮火失去孩子的母親。“我看到的我的女兒臉上有一個大窟窿,她再也無法呼吸了。”一位媽媽一邊哭訴,一邊來回搖著轉椅。這是她臨時改裝的嬰兒車,里面有她僅存的孩子。而這個孩子的手上,纏著厚厚的繃帶。
在紀錄片中,也有為了躲避烏軍炮火,七個月都生活在地窖里的一大群老人、婦女和孩子。“看看這些孩子,他們是恐怖分子嗎?”一位當地婦女把孩子推到紀錄片鏡頭前,憤怒控訴,“為什么總統要對同一個國家的孩子區別對待?這些孩子沒有罪!波羅申科說‘西邊的孩子們去學校,東邊的孩子們只能呆在地窖里’。”
除了戰火,紀錄片還展示了烏軍暴行給當地居民帶來的痛苦。他們踹翻頓巴斯地區居民做飯的火爐,不允許“分離主義者”吃飯;他們追到平民避難的地窖里,當著孩子們的面威脅,“我們朝你們扔一個手雷,就能把你們全炸死。”;他們還拿槍抵著當地婦女的太陽穴,逼迫她們上床……
而就是這樣一部深入頓巴斯地區,記錄當地居民遭遇的影片,在當時卻并未濺起聲浪。直到最近,因為博內爾在CNews的一番言論引發熱議,加上博內爾一度登上推特的法國流行趨勢話題榜榜首,她在2015年拍攝的《戰火中的頓巴斯》才開始引發關注。
例如,美國視頻搜索和分享平臺YouTube上,一條上傳于2017年11月22日的《戰火中的頓巴斯》視頻,如今的播放量有近27萬次。看評論時間就會發現,絕大部分熱門評論均是3月份發布。
在美國最大的評分網站“IMDb”上,這部紀錄片在3月4日的評論只有6.6分,且無人評論。但在7日,這部紀錄片的評分已達8.6分,且終于有3條評論。這部影片,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之后在2018年,又出現了一部名為《頓巴斯》的電影!由謝爾蓋·洛茲尼查執導的劇情片,瓦列留·安德留察、鮑里斯·卡莫爾津等主演,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獎。
該片講述了一場戰爭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爆發,由此衍生出軍事沖突、犯罪行動以及分裂主義者主導的大肆劫掠的故事。
影片以模仿紀錄片的形式,描述了烏克蘭東部地區頓巴斯,發生分裂戰爭后的一系列戰爭帶來的混亂局面。叛亂分子,貪污,檢查站,民兵,謀殺,軍政府對民眾的勒索,偏執的市民,烏合之眾……、
由分裂主義,民粹主義造成的地區混亂,讓平民們飽受動蕩之苦,殘酷的殺戮不斷地發生,城鎮蕭條,破敗,骯臟,黑暗。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州2014年宣布獨立,不幸的頓巴斯恰好位于烏克蘭政府軍與獨立軍的前沿交火區域。
獨立原因是該州有大量俄羅斯族,在俄羅斯政府的影響下公投獨立,烏克蘭政府不予承認,開始清剿叛亂,背后是歐盟美國和俄羅斯的角力。影片沒有誰是誰非的態度,這種種族沖突和地緣政治攪在一起,再加上人類的愚昧和好斗,確實很難有態度。
影片展示了戰爭爆發后烏克蘭政局的動蕩,政府的無力,頓涅茨克獨立后軍管狀態下軍隊的強取豪奪、無法無天,民眾的苦難和被政府引導的烏合之眾的狂暴。充滿了深深的無力感。看了這都電影對當前烏克蘭的艱難局面有了直接的感受。
《戰火中的頓巴斯》
導演: Anne-Laure Bonnel
紀錄片
年代:2016 豆瓣:8.5
《頓巴斯》
導演: 謝爾蓋·洛茲尼察
演員: 瓦列留·安德留察 / 鮑里斯·卡莫爾津
年代:2018 豆瓣:6.6
前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