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們有沒有碰到過這種孩子,就是平時學習都不錯,小考也能考好,但一到大考就不行了。
這種情況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或許你家的娃就是這樣,以我的經驗來看,一般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1、心態有問題,這種孩子思想包袱重,容易想太多,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未考試之前,都會患得患失,太想通過考試來證明自己。
可往往每次一到考試就緊張,一緊張腦子就一片空白,手抖腳顫心慌,在這樣的狀態下,就算平時學得再好,考試的時候也沒辦法答好題。
2、眼高手低,基礎題看不上,總想搞難題,因為難題做出來后有成就感,會讓自己很有面子。
可是考試有90%都是基礎題加中檔題,難題只占10%,就算把10%的難題都做出來了,成績還是不高。而且考試考的是熟練度,時間是固定的,基礎不熟練,考試的時候知識調度能力就弱,題量一多卷子就做不完。
那針對這兩種情況,該怎么解決呢?
心態問題就得多練,一定要做到“平常考試化,考試平?;薄?/p>
意思是平時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做練習冊,或者是刷卷子,都要嚴格按照考試的要求來,去掐時間,養成限時做題的習慣,就跟考試的感覺是一樣的,這種感覺經歷多了,到了真正考試那會,早就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江湖”了,到那個時候就不會容易緊張,考試自然能輕松拿捏。
另外,寫作業做題限時去練,這樣還有一個大大的好處,就是能避免自己拖拉磨蹭,一道題明明不難,卻在那里磨阿磨,寫幾個字玩一會,再吃點東西,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
再來講“眼高手低”這個問題,練難題不是說不可以,但要分配好時間,如果成績忽高忽低,不穩定,就證明難題不是你的菜,基礎題才是。
而打基礎,無非就是“三部曲”。
第一步,把課本上面內容吃透,每條公式、概念、定理都搞懂,最好用思維導圖去梳理,這樣一目了然,不容易忘。
有太多的學生,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都還沒弄明白,下來后就著急著去寫作業,去刷題,結果還不是得一邊寫一邊翻書查答案,題目做的是迷迷糊糊的,最后作業是寫好了,可是下次遇到同類題,還是不會做。
有的還會耍小聰明,用人工智能幫助解答作業,這跟直接抄答案有什么區別?該不會的題還是不會。
所以打基礎最關鍵一步就是回去搞課本,尤其是課本上的習題例題,老老實實動手去做,建議多做幾遍,吃透這些題,會讓你寫作業時更輕松。
第二步,去刷同步單元練習冊,這些練習題就是針對當堂課的專項練習,基本上跟習題和例題差不了多少,多刷這些題,你對于該單元的知識點理解會越來越清晰。
第三步,去刷錯題!
每一道錯題都整理到錯題本上面,分析做錯原因,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點要再回到課本上去鞏固,確保能充分理解其含義及運用。
最后要把同類題去多刷幾次,同類題去哪里找?現在人工智能不是很成熟了嗎?直接對著題目拍照,然后讓它給我們生成幾道同類題,并附上解題步驟和答案,你想生成多少道題都可以。
看到沒,這才是人工智能正確的打開方式,而不是直接給你算題,讓你抄答案。畢竟,考試的時候你是沒辦法帶上這個“掛王”的,學習這件事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腦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