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安部數據顯示
2024年電信網絡詐騙受害者中
18-40歲群體占比高達62.1%
七類高校電信網絡詐騙真實案例
揭開詐騙陷阱的層層偽裝
教同學們見招拆招
一、DeepSeek新騙局
今年,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因強大的功能和開源特性火爆全網,但隨之而來的仿冒網站、木馬病毒、虛假課程和虛擬貨幣騙局也瞄準了大學生群體。
1.仿冒APP與網站
木馬病毒偽裝更新:有仿冒DeepSeek的安卓APP誘導用戶點擊“更新”,實際安裝惡意子包,竊取短信、通訊錄甚至攔截支付驗證碼,導致賬號被盜、資金損失。
釣魚網站“高仿”界面:仿冒域名如“deepsek.com”“deepseek-chat.cn”盜用官網設計,用戶輸入賬號密碼后信息遭竊。已有學生因誤登山寨網站,社交賬號被盜,損失數千元。
2.虛假課程
天價課程實為拼湊:某售價199元的“DeepSeek爆文寫作課”僅含官網免費內容,甚至有教程將ChatGPT舊課改名重賣,內容與DeepSeek毫無關聯。
社群二次收割:騙子以“免費資料”拉群,群內80%內容為廣告,最終推銷數千元“進階課”,實際價值極低。
防詐技巧
官網僅認準“deepseek.com”和 “deepseek.cn”,APP需從手機應用商店下載(開發者:杭州深度求索公司);
警惕“內測資格”“付費社群”,官方從未收取任何費用。
二、“先交費”求職陷阱
劉某在某求職招聘軟件上留下個人簡歷后,一名招聘人員主動聯系他,說某公司正在招聘軟件測試員,該崗位無學歷要求,到手工資8000元左右,還有五險一金以及加班費。劉某心動了,對方稱入職需繳納一筆體檢費,于是劉某按對方要求向指定賬戶轉賬,之后便被對方拉黑刪除。劉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詐騙手法
虛假廣告:在校園內發布兼職中介廣告,聲稱提供高薪兼職崗位;
收取費用:以中介費、體檢費、工服費等名義收取費用;
拖延失聯:在收取費用后,以各種理由拖延,最終失聯。
防詐技巧
警惕非官方渠道:通過學校就業中心/正規平臺篩選;
堅決拒交抵押金、風險金、報名費、培訓費等費用,以免上當受騙;
警惕'高回報低風險'承諾。
三、刷單返利陷阱
2024年11月,大學生小寧在抖音看到“點贊返現”廣告,前兩單收到幾十元傭金后,被誘導下載虛假購物APP,充值9千元后無法提現。另一名學生小褚則因繳納“解凍費”被騙1780元。
詐騙手法
前期小額返利:通過簡單任務快速獲取信任;
誘導大額投入:以“聯單任務”“操作錯誤”為由要求充值;
威脅恐嚇:聲稱“不繼續轉賬將影響征信”。
防詐技巧
牢記“所有刷單都是詐騙”:刷單行為本身違法,正規企業不會通過此類方式招聘;
拒絕任何預付費用:兼職應先核實企業資質,要求先交錢的99%是騙局。
四、助學金/獎學金騙局
去年年底,學生小龍接到“助學機構”電話,對方以“發放助學金”為由索要驗證碼,導致其父親銀行卡內3千元被轉走。類似的案例中,大一新生小B被假教育局工作人員騙走8900元,對方謊稱“助學金無法到賬需轉賬驗證”。
詐騙手法
偽造官方身份:冒充教育局、學?;蚧饡ぷ魅耍?/p>
制造緊迫感:“不配合將取消資格”“需立即操作”;
利用信息差:精準獲取學生姓名、學校等隱私。
防詐技巧
官方渠道核實:所有資助政策以學校官網或輔導員通知為準;
絕不透露驗證碼:銀行、政府機構不會通過電話索要驗證碼。
五、冒充公檢法詐騙
四川大學生小亞接到“00”開頭的境外電話,對方冒充警察稱其“涉嫌洗錢”,要求轉賬至“安全賬戶”,最終被騙四千元。
詐騙手法
技術偽裝:使用改號軟件偽造公安局號碼;
心理操控:威脅“刑事調查”“影響畢業”;
屏幕共享:誘導下載會議軟件,遠程竊取銀行卡信息。
防詐技巧
掛斷+回撥:公檢法不會線上辦案,掛斷后撥打110或反詐熱線96110核實;
禁用屏幕共享:陌生人要求開啟“共享屏幕”功能的一律拒絕。
六、賬號買賣交易騙局
2025年3月,學生小張(化名)在網上出售某游戲賬號,詐騙分子冒充買家與其取得聯系,稱要購買其賬號,但要通過某“專業”的游戲交易網站,并發送了鏈接。小張信以為真,點擊進入并聯系網站內所謂的“客服”,最終因輕信對方所說“銀行卡號、身份證號輸錯”而多次轉賬,共計損失9000元。
詐騙手法
“高價收購”誘入局:以"高價收購賬號"為噱頭,誘導賣家進行私下交易,并發送偽造"付款成功"截圖;
假客服連環收費:冒充"平臺客服",以繳納“保證金”“解凍金” “手續費” 等為由,要求多次轉賬;
釣魚鏈接盜信息:以"驗號"為名發送木馬鏈接,竊取相關賬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即瞬間轉移相關賬號內虛擬資產、銀行卡資金。
防詐技巧
認準官方平臺:游戲交易只通過游戲官方平臺(如游戲內商城)或正規第三方平臺進行,切勿輕信"私下高價交易"!
警惕"先交錢再交易":任何以"保證金""解凍費""手續費"為由要求提前轉賬的,均為詐騙。
七:校園貸騙局
大學生小E接到“注銷校園貸”電話,對方謊稱“影響征信”,誘騙其向陌生賬戶轉賬6500元。另一案例中,學生因輕信“低息貸款”廣告,陷入高利貸陷阱,被迫償還數萬元。
詐騙手法
偽造征信報告:聲稱“貸款記錄需清零”;
虛假承諾:“零抵押”“秒到賬”;
連環套路:以“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多次收費。
防詐技巧
拒絕非正規借貸:校園貸已被明令禁止,資金需求可通過學校勤工助學渠道解決;
查詢官方征信: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核實記錄。
防詐必備技能
1. 牢記“三不一多”原則
不輕信:陌生來電、短信、鏈接需核實。
不透露: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絕不外泄。
不轉賬:未經確認,絕不向陌生賬戶匯款。
多核實:遇到可疑情況,及時聯系老師或警方。
2. 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
開啟來電預警功能,自動攔截詐騙電話。
學習最新防詐案例,提高警惕性。
3. 保護個人信息
謹慎填寫各類調查問卷,避免泄露學籍、聯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定期修改重要賬戶密碼,避免“一碼多用”。
遭遇詐騙怎么辦
1. 立即報警:撥打110或96110反詐專線,黃金止付時間為30分鐘內。
2. 保留證據:截圖聊天記錄、保存轉賬憑證,便于警方追查。
不貪小利、不存僥幸
面對各種誘惑
多一分思考,少一分沖動
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成為“反詐達人”
戳這里關注我,看更多周口新聞
來 源:貴州教育發布綜合整理
責 編:張云露
審 核:彭 鍇
監 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