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訊(李宴群 徐征 姚霆 王國棟 記者 王忠巖)2月1日,農歷大年初四上午8時,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手術室內,一場高難度的手術正在緊張進行。這場手術的患兒是一名出生僅89天的嬰兒小寧(化名),她患有罕見的肝母細胞瘤,腫瘤體積巨大,占據了孩子整個肝臟的五分之四,若不及時手術,腫瘤隨時破裂將危及生命。最終,哈醫大腫瘤醫院院長邰升教授和哈醫大六院兒外科王強教授聯合主刀,向新突破,以質求生,成功為小寧切除了肝臟的巨大腫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正常肝組織,女嬰重獲新生。
罕見疾病:腫瘤巨大,危及生命
2024年 11 月 2 日,清秀可愛的小寧的出生讓全家人沉浸在喜悅中。然而,兩個月后,家人發現她的腹部異常膨隆,隨即帶她到哈醫大六院檢查。經過詳細診斷,小寧被確診為肝母細胞瘤,腫瘤不僅導致腹部腫脹,還嚴重壓迫了其他內臟器官。若不及時手術,腫瘤繼續生長可能導致腫瘤破裂、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受損,進而危及生命。盡管手術風險巨大,但孩子的父母不愿放棄任何希望,“她那么乖巧可愛,她是我們的命,我們愿意拼一把?!焙⒆拥母赣H痛哭流涕。
手術難度:罕見病例,挑戰極限
因為患者年齡極小,體重僅5.5公斤,全身血量也只有450ml,然而腫瘤體積巨大,術前三維CT重建預測殘肝體積僅為20%,即術中可能需切除80%的病變肝臟,手術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患兒大出血或其他并發癥,另外手術需要精準切除腫瘤,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肝組織,才可能避免術后肝功能衰竭。據邰升教授介紹,此類兒童的極限肝切除手術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尤其是針對如此低齡的嬰兒,手術風險極高。然而,面對小寧父母懇切的眼神和強烈的求生欲望,醫療團隊毅然決定迎難而上,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
術前三維CT重建患兒肝臟與病灶
手術過程:創新技術,高質完成
術中,哈醫大六院孟繁有教授完成了精準的麻醉誘導,確保嬰兒的生命體征平穩。重癥醫學科吳迪醫生協助中心靜脈置管一針見血。邰升教授如同一位指揮家,手中的手術刀嫻熟而精準,進腹探查發現巨大的肝腫瘤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壓迫著周圍的臟器和血管。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術,邰升教授迅速定位腫瘤與正常肝組織的邊界,精密地分離腫瘤與肝實質之間的粘連。每一根細小的血管都被精確地電凝或結扎,確保術中出血量降至最低。腫瘤與第一肝門的血管和膽管關系密切,這是手術中最關鍵的部分。邰升教授用顯微鑷子和剪刀,在手術放大鏡下逐根分離肝右動脈、門靜脈右支和右肝管。他的動作如行云流水,既快又穩,確保了每一根重要結構都被完整保留,避免了對保留肝葉正常血供的影響。邰升教授用超聲刀的高頻振動使肝組織在最小損傷下被精確切開,王強教授配合用雙極電凝使肝斷面得到有效止血。經過醫護3小時的努力,腫瘤最終被完整切除,重量竟達840克,占小寧體重的15%。哈醫大六院超聲科陳小雅副主任應用術中超聲確認了腫瘤完整切除無殘留,保留的肝組織血運良好。最后,為了保證美觀,皮膚切口采用皮內縫合技術。整個手術過程中,嬰兒的生命體征始終保持平穩,出血量極低。術后,小寧被送入重癥監護室,由專業團隊密切觀察。目前生命體征平穩,肝功能逐步恢復。
術后恢復:重獲新生,未來可期
手術成功了,小寧的父母激動得抱頭痛哭,他們感謝邰升教授和哈醫大六院的醫護團隊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據哈醫大六院兒外一病房崔清波主任介紹,肝母細胞瘤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手術切除徹底,生存率高,遠期預后比較樂觀。
這場手術的成功,不僅再次證明了人類生命的偉大與醫學技術的無限可能,更體現了醫者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哈醫大腫瘤醫院院長邰升教授表示:“每一臺手術都是一場與死神的較量,尤其是面對如此幼小的生命,我們更要全力以赴。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奇跡,為更多家庭帶來希望與光明?!?/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