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正式拉開帷幕,在中華大地上有四萬萬同胞舉起手中的武器對付侵略者,在這些數不清的抗日武裝力量中,新四軍和八路軍是兩支影響力最大、抵抗最為頑強的隊伍。新四軍是由農民起義之后轉變為游擊隊改編而來。在南方多個省市,新四軍堅持與日軍做抵抗,在經歷最為艱苦的長征時期,新四軍繼續在中華大地和敵人進行斗爭。
新四軍的出現,讓老蔣頗為忌憚,為此國民黨經常對游擊隊進行圍剿,企圖將游擊隊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切斷。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游擊隊只能長期蝸居在深山老林中和敵人進行長線作戰,但自身的武器裝備以及后勤補給都日趨匱乏。
在國共合作后,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蔣介石為了將這支部隊據為己有,企圖通過人員任命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在我黨的努力下,新四軍最終成功保留了革命火種。而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發展之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八路軍的改編在蔣介石的阻撓下舉步維艱,抗日戰爭時期已經快到亡國滅種的地步,可他卻還想著保全自己的實力,讓軍閥給自己當炮灰,到時候讓自己的部隊兵不血刃的拿下對方的地盤。
新四軍和八路軍在敵后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卻很快迎來對方的報復,他們在我軍根據地瘋狂掃蕩,迫使我軍抗日武裝力量損失慘重。
除了新四軍和八路軍,在中華大地還有不少抗日武裝。在東北黑土地上,當日本侵略者踐踏這里的土地蹂躪這里的百姓時,各地起義軍和游擊隊紛紛站了出來,他們多以小股部隊的形式出現,和當地的日偽軍進行抵抗。
這種小股部隊形式的武裝力量,雖然在同敵人作戰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他們多時各自作戰難成氣候,經常就是搶一下敵人的運輸隊或者伏擊一下敵人的連隊,面對日軍團部級別的群體出現往往會束手無策。
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正式成立。東北抗聯的存在,將東北所有抗日力量集中在一起,將侵略者打的抱頭鼠竄。有了正規軍的作戰方式,以及擰成一股繩的力量,東北抗聯經常將日軍打的抱頭鼠竄,并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在這種傷亡速度極大的消耗中,日軍終于吃不消了,他們想著將東北抗日聯軍一網打盡,但在數次的交手中,抗聯有著豐富的群眾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總能出其不意的取得勝利。在多次的交手中,日軍迅速做出調整,他們發現了抗聯最大的缺陷。
東北抗聯雖說已經成了氣候,但沒有根據地卻成了最大的短板,為此日軍只要抓住抗聯的補給進行消耗,就可將抗聯打的抬不起頭。更難過的是,日寇開始壓縮抗聯的空間以及引誘抗聯的戰士。
在多次對抗聯部隊進行威逼利誘后,抗聯內部開始分化,不少曾經的戰士轉頭就變成敵人,只剩下一些戰士堅持著不變的初心繼續對抗日軍,在八年抗戰中,東北抗聯卻用了十四年時間,從最初的上萬人知道最后變成三千人的部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