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四級士官,軍齡16年,退役時放棄了將近百萬的安家費(也就是退伍費),選擇了政府安置,到街道辦工作。如今工作了幾年,感慨頗多,失望的地方也不少。
這種心態,可能很多選擇轉業安置的戰友都有,就像錢鐘書寫的《圍城》里說的那樣,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選擇轉業安置的戰友,工作幾年后,覺得當初要是選逐月領取退役金或者復員就好了;可要是真選了逐月領取退役金或復員,又可能會覺得轉業安置才是好的。
這位士官和普通士官一樣,安置的崗位性質是事業工勤崗,兩年后轉到了管理崗。他不開心的主要原因,是覺得工資太低,一個月才4千多塊錢。他說自己轉業安置三年多了,就拿這么多工資,而單位新招進來的大學生公務員,工作兩三年也快4千塊工資了,可人家年齡比他小將近十歲,這讓他心里很不平衡。
其實啊,他年紀也不大,三十四五歲,離退休還早著呢。特別是在事業單位工作,又沒有退居二線的政策,基本上要干到60多歲才退休,未來的路還很長,所以心態很重要。才三十多歲就想著躺平,那可不行,很多戰友都有這種心態。
今天我還認識一位戰友,他是大學生入伍,當時是最后一批兩年義務兵就能安置工作的,后來政策變了,要十多年軍齡的士官才能安置工作。他安置到事業單位工作了十年,去年考上了公務員,今天和我聊天,說不知道該怎么辦,因為他35歲半才考上公務員,現在36歲了還是一級科員。我就跟他說,這有啥呀,我37歲還在試用期當公務員呢,不也一樣過來了嘛。
其實人最重要的是有個平臺,如果覺得街道辦這個平臺低,還可以想辦法到縣區單位去。要是覺得自己發展沒前途就想躺平,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心態。
不過我覺得,轉業安置最關鍵的一點在于,轉業之前,大家會有很多比較和衡量。不像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或者考事業單位,他們就是單純想找條出路,而戰友們面臨轉業安置,是可以選擇安置,也可以選擇不安置的。
既然這位士官當初放棄90多萬的安家費,選擇進入街道辦事業單位工作,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難道一個月4千多工資,之前心里沒數嗎?他說被朋友忽悠了,以為一年能掙十好幾萬。
但實際上,4千多只是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住房公積金、醫保、社保,還有年底的績效工資等等,這些都算上,一年收入不可能只有五六萬。
所以,既然已經工作三年了,就應該有個正確的評估。我個人覺得,對于士官來說,選擇轉業安置比復員拿一筆錢,或者逐月領取退役金要好。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作者綜合公開信息分析,只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或者決策建議,個案均為化名。更多政策詳情可咨詢屬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等相關部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