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山西省汾西二中原校長趙孟鎖,被查實存在截留餐費、虛列名目套取食材費、重復報賬套取營養午餐運營費等問題。據當地紀委監委統計,趙孟鎖任校長期間,學校應用于購買食材費用總額為1072萬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擠占的就有420多萬元,占比約40%。如此一來,學生的伙食水平大大降低,也就不難想象了。
近年來,部分中小學的食堂管理出了一些問題。例如,2024年12月有媒體報道,湖南隆回兩任縣委書記受賄,放任不良商家將劣質米摻進學生營養餐。2024年12月25日,中國人大網發布報告指出,國家監委指導各級監察機關依法查處貪占學生餐費、插手招標采購、收受回扣等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對此,現代快報先后發表《學生營養餐“變味”的根源找到了》《學校食堂不是違規項目的資金出口》等評論文章,予以關注。
多年來,圍繞中小學食堂管理服務,相關部門出臺了包括《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食堂財務管理辦法》《中小學食堂管理服務規范》在內的多項規定,各地學校理當認認真真地落實。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一些學校,食堂成了“長袖善舞”者、利欲熏心者的“后花園”,予取予求,無法無天。
探究此類案例可以發現一個突出問題:校長的“朋友圈”深度進入學校食堂,在取得經營承包權、供餐權之后,把學校食堂弄得烏煙瘴氣。人民日報披露的細節就是明例,在汾西二中,該校食堂的實際食材供貨商為汾西二中時任校長趙孟鎖的親弟弟趙某亮,食堂負責人亢某也是趙孟鎖的前同事。此外,“食堂由校董事長妹妹承包”“食堂承包人是校領導近姻親”等現象,也屢遭群眾側目。
毋庸置疑,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任人唯親的做法是滋生腐敗土壤的關鍵原因。
令人反思的是,盡管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現象不符合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回避規定,卻長期被熟視無睹。
違規承包學校食堂導致管理水平大為降低,造成怨聲載道的局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更是引發輿情,見不得光的事情得以公開——然而,公眾好奇的是,“內幕”為何不能盡早地、主動地揭開?
規定落實不到位、學校主體責任執行不到位、主管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是此類問題長期存在的主因。出了事,展開雷霆行動,予以嚴厲整治,自然令人欣慰,但規范管理學校食堂,重在將責任前壓、將監管關口前移,對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這是提升管理主動性、系統性,改變被動治理局面的根本之策。
學校食堂理應帶給孩子們健康和快樂,絕不能成為坑害學生利益的“法外之地”。
針對汾西二中食堂問題,汾西縣推行從供應商到校園餐桌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健全資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學校食堂管理服務重新贏得學生和家長點贊,這一事實說明,只要堅守制度和良知,天下就沒有辦不好的食堂。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