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楊絳先生有言:無論人生上到哪個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深夜收到讀者留言:看到同齡人年薪百萬,總覺得自己活得太失敗。
我盯著手機屏幕,突然想起楊絳先生說的“臺階論”。我們總在仰視和俯視之間反復橫跳,卻忘了人最該有的姿態,是挺直脊梁平視前方。
人天生自帶坐標系。嬰兒時期用哭聲丈量世界,長大后開始用學歷、職位、存款搭建三維坐標軸。
我們像被困在數字迷宮里,習慣性將目光投向他人的人生刻度:上司的辦公室面積是人生進度的標尺,朋友圈的精修圖是幸福指數的參數,同學聚會的座次是成功與否的坐標點。
這種比較機制會形成奇異的視覺偏差。仰視時,別人的光環會折射出刺眼強光,照得自己影子越來越矮小。
俯視時,他人的低谷又變成哈哈鏡,照得自己身形愈發膨脹。于是我們活成了鐘擺,在自卑與自得的極端間來回晃蕩,永遠找不到停擺的支點。
平視不是故作清高的姿態,而是對生命本質的清醒認知。每個生命都是獨立運行的星系,有自己的公轉周期與自轉軌跡。
有人三十歲功成名就,有人五十歲重啟人生,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軌道。當目光不再追隨他人的運行軌跡,才能看清自己星系的璀璨星云。
這不是教人放棄進取,而是停止用他人的標尺丈量自己。就像春天不需要與秋天比果實,浪花不需要與礁石比堅硬。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在哪級臺階,而是你腳下臺階的質地是否足夠堅實,能否托起你走向想去的地方。
平視需要兩種勇氣:直視真實的自己,看透虛幻的比較游戲。前者要面對內心的溝壑與荒原,后者要拆解社會建構的價值幻象。
當你能坦然接受自己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既會發光也會生銹,就能在浮世喧囂中保持定力。
這種定力不是麻木,而是清醒。知道他人光環背后的汗水,也懂得自己平凡里的光芒。
不再被“你應該活成什么樣”的噪音干擾,而是專注聆聽“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心跳聲。就像站在晨昏線上,既看見朝陽也看見星月,卻不再執著于比較晝夜的長短。
平視最終指向生命的自由狀態。當目光不再上下漂移,能量就不會消耗在扭曲的視覺里。
你會發現,真正支撐人生的不是比較產生的焦慮或優越,而是對自己生命節奏的篤定。這種篤定讓人既能欣賞高處的風景,也能安住當下的位置。
人生終究不是爬梯比賽,而是尋找自我的朝圣路。階梯本身沒有意義,是我們行走的姿態賦予它價值。
楊絳先生用百年人生參透的,不過是最樸素的真理:唯有平視時,才能看見腳下臺階的花紋,望見遠方地平線的微光,照見靈魂本來的模樣。
此刻不妨放下手機,走到鏡子前與自己對望。那個既非完美無缺也非一無是處的人,才是你此生最該溫柔相待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