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當代,女性地位隨著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思潮的覺醒而獲得了巨大的提升。由此,愛情電影中的女主角單純只是善良美好,充滿對愛情的向往,很明顯已經無法滿足女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女性經濟在全球崛起,年輕女性成為具有巨大票房潛力的觀眾群體。聰明的商家意識到,女性消費者的總體消費能力巨大,于是眾多商家為獲得女性消費者的注意力而競相贊助電影,以期在影片中進行產品露出提高產品購買率。為了承載婚戀、美容、時尚等新興行業的目標消費者,好萊塢的小妞電影這一愛情電影的亞類型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營銷載體,吸引了全球眾多制片商競相追捧。所謂“小妞電影”,是一種以女性角色為故事中心和主角的電影類型。這一類型電影通常具有輕松愉快的風格,聚焦于女性的愛情、友情和個人成長等主題。小妞電影常常展現出都市年輕女性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而這也迎合了國內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國產愛情電影一貫以來對社會現實更多的觀照。
2011年,國產電影制作成本只有900萬元的《失戀33天》一舉獲得3億多元的票房收入,成為中國小妞電影的開山之作。這些“小妞電影”中的女主都擁有獨立睿智的性格和智慧,并大多數都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以時髦的方式生活并不停變換時尚的造型。她們從事的都是眼下最時尚新潮的工作,例如明星、漫畫家、攝影師、職業經理人等令眾多女孩羨慕向往的職業,工作之外的她們,業余生活就是旅游和享受美食。總之,她們都有著不錯的時尚審美品位,生活水平也都在普通中產階級之上,代表著新時期職業女性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這類題材中的女性角色,對于生活和工作的困惑和沖突會選擇輕松、簡單化處理,而不是激進偏激的反抗,更多的是展現了一種本質上樂觀善良、聰慧努力的勵志形象。而對于她們來說愛情也不再具有無法逾越需要用盡生死去跨越的阻礙,困難被生活化、具象化了。或者說,愛情終于從神話降入凡塵。
小妞電影中的中國都市女性與《蒂凡妮的早餐》中,奧黛麗·赫本飾演的游走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紐約市,夢想著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盲目追求金錢和地位,幻想著要嫁入豪門的霍莉看似都是時尚生活的代言人,但其精神內核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產小妞電影中的女性已經不再將愛情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舉一個例子,2010年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在類型上其實仍可算作是一部“小妞電影”,但為了迎合女性經濟和女性自我發展的需要,甚至直接用“升職記”作為電影名,以彰顯影片所塑造女性形象的獨特。《杜拉拉升職記》中,徐靜蕾所飾演的杜拉拉面對各種職場挑戰,從銷售助理一步步晉升為HR經理,隨著劇情的推進,杜拉拉的職場生涯波瀾起伏,她更是以驚人的56套職業套裝變換,展現了她作為職場女性的風采與蛻變。雖然影片中女主依然有著必不可少的感情糾葛,但很顯然愛情已經不是影片的主導邏輯。牽引影片女性敘事起伏的內在軸線是女性對于自我的發現與超越,是對女性焦慮及女性困境的解決,通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女性、表達女性的情感、欲望、追求和人生觀,其本質是因為女性群體的自我意識強化以及身份認同的再想象與再構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