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 / 寫作背景 /注釋及大意
注釋及大意
(接上)
40、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
水經:即《水經》,茶圣陸羽著,佚失。唐著名茶人、三元及第的張又新在其《煎茶水記》中對《茶經》內容有所記留。
本句大意:對茶的研究讓人深感快樂,就連《水經》也反復研讀。
41、陸子咤中泠,次乃康王谷。
陸子:指《茶經》、《水經》作者陸羽。中泠:指鎮(zhèn)江中泠泉。張又新《煎茶水記》記載,唐代名士劉伯芻依水味及茶湯表現(xiàn)將泉水分為七等,中泠泉被列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此泉泉眼原位于揚子江江心,后河道變遷,大約在清咸豐年間演變?yōu)殒?zhèn)江市金山寺外的陸地泉眼。康王谷:位于江西廬山南麓石鏡峰下。張又新《煎茶水記》載,陸羽將天下泉水分為二十品,康王谷谷簾水被列為第一品。
青牛君:按照張又新《煎茶水記》,陸羽將廬山康王谷谷簾水列為第一品,而將中泠泉列為第七品。與反復研讀陸羽《水經》的蘇軾所列中泠泉第一、康王谷第二,大有不同。《煎茶水記》說陸羽二十品是口授命人記錄,而蘇軾則是閱讀《水經》原本。因此,青牛君認為,蘇軾所記當為陸羽論水之本源。這一點,似應特別注意。
本句大意:在宜茶泉水評鑒中,茶圣陸羽尤喜長江中泠泉,其次是廬山康王谷谷簾水。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 局部)
42、?培頃曾嘗,瓶罌走僮仆。
?培:即蝦蟆碚水。張又新《煎茶水記》載陸羽將其評為第四泉(“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蝦蟆口水,第四”)。頃:往昔。1059年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二度離開四川,經三峽東下,路上作《蝦蟆背》,此詩為蘇軾的第一首茶詩。瓶罌:均屬小口大腹的器皿。此處指小口大腹的盛水器具。
本句大意:往年我曾途經峽州扇子山,命僮仆用瓶罌取了蝦蟆碚水泡茶品水。
43、如今老且懶,細事百不欲。
本句大意:如今年老而慵懶,對諸般瑣事皆無意施行。
44、美惡兩俱忘,誰能強追逐。
“美惡”:此句表面說茶之優(yōu)劣,實為由茶而引發(fā)的人生哲思。
本句大意:如果一個人放下美丑、好壞這些外在的執(zhí)念,而追求內心的豁達、超然和自在,那么又有誰可以左右你的思想和行為呢!
鳳來朝(白牡丹) “國際美味獎”最高評級
45、姜鹽拌白土,稍稍從吾蜀。
姜鹽:蜀地有姜鹽與茶同煎吃的習俗。蘇軾《和蔣夔寄茶》“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白土:指白土茯苓,又名白土苓、土茯苓,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材。蘇軾做本詩時,正是“況此夏日長,人間正炎毒。”因此,姜鹽之外,又加入土茯苓與茶同煎。稍稍:此處意為逐漸、漸漸。吾蜀:此處指蘇軾的故鄉(xiāng)蜀地的茶俗。
本句大意:此時夏日炎毒,我沿用故鄉(xiāng)蜀地的茶俗,將姜、鹽、土茯苓與茶同煎,消暑解毒又養(yǎng)生。
46、尚欲外形體,安能徇心腹。
徇:順從。
本句大意:倘若要超脫形體的束縛,又怎能屈從內心的欲望。
鳳來朝 茶湯實拍
47、由來薄滋味,日飯止脫粟。
脫粟:糙米(只去皮殼、不加精制的米)。
本句大意:我一向不刻意追求食物的味美,每日的飯食但有糙米飯足矣。
48、外慕既已矣,胡為此羈束。
本句大意:一旦對身外之物無所貪慕,內心便波瀾不驚,從而得到真正的平靜和自在。
(待續(xù))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祝各位讀者蛇年吉祥,心想事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